手机版

糖尿病及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糖尿病及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

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主 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

消瘦(三多一少)。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死亡率 心脑血管疾病 失明 下肢溃疡及截肢

高2-3倍 高2-3倍 高10倍 高20倍

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病人的25%, 占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位。

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 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 生问题!

流行病学全球糖尿病:估测预测

1994年约 1.20亿,1997年约 1.35亿 2000年约 1.75亿 2010年约 2.39亿,2025年约 3.00亿 在发达国家上升45%, 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

21世纪在中国、印度、非洲某些 发展中国家流行。

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糖 尿60 50 40 30 Ó ¶ ¡ È Ð ¹ Ö ú À ¹ Ã ú

病人 数

(百万) 2010 0

1995

2025

中国糖尿病三次全国性调查时间1980 1994 1996

糖尿病患病率0.67%(1.00) 2.51%(3.75) 3.21%(4.79)

IGT患病率---3.20% 4.72%

15 年上升约4-5倍现在有DM患者人数约3千万左右

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病率 (已诊断与未诊断)比例%25

2015 10 已诊断 未诊断

50 20-44

45-54

55-64

65-74

年龄(岁)

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收入的关系10 9 8 7 6 5 4 3 2 1 0 <2500RMB 2500-5000MB >5000RMB

% 患 病 率

25-34

35-44

45-54

55-64

年龄(岁)

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和人群差异的原因:1. 明显种族差异性:美国(8%)=2倍于澳州 (4.2%),日本(3.2%),美国Pima印地安人 (30~50%),我国89年(2.23%)。

2. 与后天生活环境变化有关: 东德:1960~1990年增加6倍 中国:1980~1989年0.67→2.23% 中国本土(2.23%)→毛里求斯移民(6.6%) 高糖、高脂摄入、体力活动减少、肥胖有 密切关系3. 与人口老化有关: 我国60~69岁: 12.56%, 日本>40岁:10% 年龄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0%

糖尿病分类分类复杂有十多种

1. 发病年龄:幼年型,成年型2. 病 情:轻、中、重 3. 是否用胰岛素:依赖型,非依赖型 4. 胰岛素敏感性:脆性,稳定型 5. 体 重:肥胖型,非肥胖型 糖尿病

6. 临床症状: 化学性(隐性),亚临床期(应激性) ,

7. 1985年WHO分类糖尿病及其它类型糖耐量异常的分类 一、临床类型 一).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Ⅰ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1.非肥胖 2.肥胖 其它类型,包括伴有其它情况或综合征的糖尿病。 (1).胰腺疾病 (2).内分泌疾病 (3).药源性或化学物引起者 (4).胰岛素受体异常 (5).某些遗传性综合征 (6).其它 二).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1.非肥胖 2.肥胖 3.葡萄糖耐量低下并伴有其它情况和综

合征,同上述其他类型 三). 妊娠期糖尿病(GDM) 四). 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MRDM,Ⅲ型)二、统计学危险性类型(糖耐量正常但具有以后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一). 曾有糖耐量异常 二). 具有糖耐量异常的潜在可能

糖尿病分类(病因学1999)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 特发性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不足)

重 点

其它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有可能在疾病的某一阶段需要

使用胰岛素治疗,这种对胰岛素的需要不应成为糖尿 病的分类基础。

特殊类型糖尿病1、β 细胞遗传缺陷(MODY) 2、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3、胰腺疾病: 如胰腺炎、胰腺切除、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4、内分泌性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 胞瘤等 5、药物或化学因素诱致: 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α 干扰素等 6、感染: 如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等 7、少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如抗胰岛素受体 8、遗传性糖尿病综合症: 如Klinefelter综合症、Turner综合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病因 & 发病机理病因尚未完全明白,目前认为和免疫,遗传、感染有关。

1) HLADR3、DR4增高(人类白细胞抗原,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 2) 同卵双生(50%) 3) 早期血中胰岛细胞(质、表面)抗体阳性, 胰腺中 淋巴细胞增多。

4) 病毒或化学物质。

1 型 糖 尿 病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柯萨奇) 某些食物、化学制剂

遗传因素

HLAII类基因-DR3和DR4 DQA-52Arg(+) DQB-57Asp(-)

免疫紊乱

胰岛B细胞免疫性损害 GAD、ICA、IAA等(+)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进行性广泛破 坏达90%以上至完全丧失

2型糖尿病—病因 & 发病机理

遗传易感性较强:单卵双生共显率(90~ 100%) 发病危险性:随年龄、肥胖及缺乏体育锻 炼增长;曾有GDM的妇女、高血压及脂代 谢异常者易发生。

随着对病因的明确,可更细致地鉴别并分 出亚型,而归于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中。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正 常

重 点 年龄(岁)20

遗传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

环境

30

4050

糖尿病基因 糖尿病相关基因

2型糖尿病

肥胖 饮食 活动

60

糖尿病及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