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业态结合之路
“这些新出现的书店,更像书吧或创意空间,是以书为主体的综合性的营业场所。书店的定义正变得更为宽泛。”雅倩表示。作为一个书店爱好者,曾经,她也只喜欢那些空间小小、书架排到顶的书店,“有一种被书包围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书店,作为人与知识相遇的空间之一,曾承载无穷寄望。写作《书店的灯光》的刘易斯认为,“独立书店是自由社会的基石”,美国学者雅各布斯更直言,城市文化衰落的标志之一,在于它无法支持一家书店。就如莎士比亚书店之于巴黎、查令十字街之于伦敦,早些年,北京的万圣书园、上海的季风书园等等,也曾被期待成为所在城市之光。
但阅读与购买方式改变、租金与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一度将书店拖入泥沼。2011年,被业界认为励志典范的光合作用倒闭;2013年,季风书园在关闭多个分店后,告别营业16年的陕西南路地铁站,新店易主,空间设计与选书品味都有一定程度改变。
但向死而生的预言,真实地发生在书店这一行业。也是在2011年,几乎在光合作用关闭的同时,“方所”于广州开张,创办者毛继鸿是独立时装品牌“例外”的创始人、董事长。方所的定位是“独特的文化组合,涵盖了书店、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例外服装”,一开始就彰显着自己与传统书店的不同。
早在2008年,北京的时尚廊就尝试将餐饮、创意产品等,与书结合。“我想象中的书店一定是多种业态的结合……比如空间设计上可以与美食结合,我也尝试把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结合在一起。”时尚廊书店总经理许志强曾这样表示。而深受台湾诚品书店影响的方所,则倚助强大的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在大众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使书店成为“空间”这一运营思路明晰起来。
如今,方所已有广州、成都、重庆三家分店,并有继续开店的计划。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书店,可以涵盖新书店的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