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使坦桑尼亚40249人患霍乱, 致2231 人死亡; 肯尼亚17200 人患霍乱,555 人死亡; 索马里6814 人患病, 252 人死亡 。
在全球变暖造成的暖冬, 由于冬季不冷就不易冻死那些越冬的害虫和病菌, 使人们更易感染疾病。由于冬暖, 各种害虫早早就蠢蠢欲动了。在冬春季节更替之时, 人们容易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进而诱发感染性哮喘。冬暖之后的温暖如春的天气也容易使 感冒等常见病、多发病流行[ 4] 。
1.2 导致动物媒介疾病的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的不良气候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啮齿动物媒介病, 如致死性的汉塔病毒肺病综合症。人吸入藏在啮齿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病毒颗粒, 可能患上该病。1993 年美国南部在气候变暖形成的持久干旱后又突然连降暴雨, 这种极端恶劣气候变化导致这种病的暴发。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地区性干旱导致啮齿动物的天敌减少, 如一些猛禽( 猫头鹰,鹰、草原游隼、红尾隼等) 、蛇等。美国1993 年少见的持久干旱后又来大暴雨, 啮齿动物因有足够的食物( 蚱蜢、蝗虫, 矮松果子) 而大量繁殖, 许多动物携带活动的或暂时不活动
5的病毒, 这些动物到人类居住区觅食, 将疾病带给人类。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变化, 导致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动物活动区域变迁等。如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将突破其寄生、感染
的分布区域, 形成新的传染病。或是某种动物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与野生或家养动物病原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致使病原体披上新的外衣, 从而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新的传染病等。又如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将使感染或携带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的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 每年的危害期延长, 使这些疾病扩散成为可能 。如2003 年非典在世界部分国家和我国的流行据分析很可能是由动物向人的传播。
1.3 导致水媒介疾病的扩大
全球变暖可能使水质恶化或引起洪水泛滥进而引起一些疾病的传播。在降水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 由于水位上升, 人们饮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 而地表水的水质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 人们饮用后, 易患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 人的肌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 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而在另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 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的加重, 人们也会被迫饮用水质不好的水, 致使身体受到损害。
气候改变影响地面水的分布和质量, 包括洪水增加、破坏地下排水系统、水短缺加重、妨碍个人卫生,会引起腹泻( 包括霍乱) 、痢疾等疾病的流行,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细菌、病毒可引起腹泻, 这些微生物可在水中存活数月, 特别是在温暖气候条件下。降雨增多可使病原传播增加, 使卫生条件差的贫穷国家腹泻病例剧增。过去有许多地方在洪水后腹泻暴发流行。由于饮用水源的变化, 增加了人群对于水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如, 突发性移民因得不到清洁卫生的饮水与食物, 寄生虫病可能扩展; 因营养不足,使人抵抗力降低, 象肺结核这一疾病可能重新复发。全球变暖, 引起海平面的升高而发生洪水和风暴潮, 都会使各种水媒疾病的发病增加威胁人类的健康。
1.4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增加
由于全球气温增高, 给人类带来其它疾病的间接作用, 同样不可忽视。例如, 全球气候变暖还可使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 如真菌孢子、花粉和大气颗粒物随温度和湿度增高而使浓度增加, 使人群中患过敏性疾病如枯草热、过敏性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非病原性的理化影响 5 刘平, 赵思平, 等. 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设计[ J]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13( 4) :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