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
【学校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教师博士化率和海外归来博士比例全国排名第一。为推动我国的学术进步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的成员。
建校7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职研究生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广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简介。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是1984年经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准首批试办的全国22所研究生院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生院紧紧围绕"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的办学方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与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性,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一流的高层次人才。
经国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EMB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等八种专业学位,是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目前拥有1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2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15名,副教授653名;博士生导师63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有数百人在国际、国内各种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此外,还有近200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外学者、约930位国内各界著名人士在学校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展建设本校的在职研究生教育:
第一、为了保证在职研究生的整体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明文规定禁止外聘师资,对在职研究生和统招研究生实行统一的培养方案,并配备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简介。
相同的师资,为学员授课的老师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正是先进的教育体制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口碑。
第二、中国人民大学以其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强而著称,并不断结合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分轨培养,使得课程设置能够多方位地满足在职人员的实际需求。学员在课程中不但学到了实际的操作方式,更能通过案例的学习积累大量的操 …… 此处隐藏:35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