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原理
1.2 帧中继的基本功能
帧中继在OSI第二层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仅完成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智能化的终端设备把数据发送到链路层,并封装在LAPD帧结构中,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网络不进行纠错、重发、流量控制等。
帧不需要确认,就能够在每个交换机中直接通过,若网络检查出错误帧,直接将其丢弃;一些第二、三层的处理,如纠错、流量控制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处理,从而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
帧中继承载业务有下列特点:
全部控制平面的程序在逻辑上是分离的;
物理层的用户平面程序使用I.430/I.431建议,链路层的用户平面程序使用Q.922建议的核心功能,能够对用户信息流量进行统计复用,并且可以保证在两个S或T参考点之间双向传送的业务数据单元的顺序。
图2-2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第二章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和核心功能
2.1关于协议结构
用户侧
OSI层
3
2
1 网络侧 OSI层 3 2 1 图1-3
帧中继的设计对OSI七层模型的二、三层实行了结合和简化。帧中继协议的参考模型在用户终端侧除了完成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功能之外,仍需要实现数据通信高层协议的功能,但在网络侧仅需实现低层功能。
帧中继业务和控制平面(C平面)及用户平面(U平面)有关,他们都是ISDN协议参考模型的一部分。控制平面用于交换控制信息,用户平面用于交换和控制用户信息。C平面和U平面的接口有两种类型:用户—网络接口(UNI)、网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