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根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编写,课后没有答案的练习的比较详细的答案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出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
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3.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4.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依存,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发展。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差别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第七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2.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5.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