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摄影 又称新即物主义摄影或支配摄影.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个摄影流派,它的理论先驱是纯粹派摄影家斯特兰德,他称:“新即物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它的实际创始者也是纯粹派摄影家帕丘,他认为摄影的审美价值隐藏在自身的特性里,强调摄影艺术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才能创造出美,“才能创造出可以自立的摄影,没有任何东西是从绘画所借用的”。新现实主义摄影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事物中去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印象.这一流派的艺术功绩是促使人们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的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摄影从审美的虚幻世界中拉回现实生活中来.1925年前后,由于大口径的小型像机的出现,新现实主义摄影的表现领域又有所发展,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它的某些主张对后来出现的抽象主义摄影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派的著名摄影家有帕丘、桑德、勒斯基、黑葛、希尔夏等.
新现实主义摄影起源于德文的Neue Sachlichkeit,是新现实主义和新客观性的意思,英文翻译成New Realism或New Objectivity,因此也出现了不同的中文翻译方式:新即物主义,直接摄影派,淅客观主义等,其中也因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物而异,但从总体上看,其风格特点是比较一致的。
Neue Sachlichkeit这一德文名词首先出现在德国画家的作品上,当时这些画家由表现主义转向现代的现实主义,随后,这一名词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摄影界所采用,意在表明坚决放弃在沙龙中长期占主宰地位的画意主义摄影,开始以直观的、不矫揉造作的现实世界作为艺术影像的源泉。从题材的选择上,这一流派更多地注重现实中具有丰富细节的影像——从变幻的风景、不加修饰的肖像到盘根错节的植物形态特写;从树木、石头的自然结构到冰冷的机械产品。在拍摄的手法上,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努力展现其丰富自然的影调和清晰的细节,突出摄影家对光线的极强的控制能力,而舍弃后期的暗房特技加工制作。
从摄影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在20年代早期,把“普通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摄影的重要题材,并且以如此精确细腻的手段加以表现,确实体现了新现实主义摄影方式的革命性的观念。
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是德国倡导“新客观”运动的摄影家阿尔波特·兰格一帕奇(Alber
Renger-Patzsch,1897-1966)和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1865-1932)。他们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独自探索利用自然和人造被摄对象进行直接摄影的可能性。兰格一帕奇认为,在摄影中可以有无尽的创造力,挖掘这种创造潜力的方法,就是突出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或被简单认识的形式和题材。摄影家应该是一个耐心的观察者,绝不能试图以创作油画效果作品而放弃摄影的个性。从1922年开始,兰格一帕奇就在身边寻找常见景物之美,并把自然物和人工物从它们周围的环境中分离开来进行拍摄,以极端写实的方法把握其质感。1928年,兰格帕奇的作品被汇集成册,取名《世界是美丽的》。影集生动地表现了建筑物、机械、风景、植物和动物的细节,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年以后,布劳斯菲尔德也出版了自己的影集《自然的艺术形态》他努力表现自然物体中的局部细节,并将照片中的实物放大到比真实物体更大的画面,包括一引起在柔和的漫射光下拍摄的结构如同“建筑般”植物的特写,以自然物体和人造对象的相同点引起人们的惊奇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