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
只要城乡收入差距还存在,农村人口将源源不断迁入城市。但是人口迁移的一个普遍特性是人口迁移的年龄选择性,即年轻劳动力迁入城市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是在城乡差距扩大的条件下,优质资源的流向必然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也就是说,城市将优先吸收农村的优质劳动力人口和农村的精英。因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的扩展,农村成长的劳动力将持续流向城市,而农村留下来的大龄劳动力和老年人口将进一步老龄化,使农村人口呈现一种空心化的特点。从农村留守老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角度,这个过程将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因此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问题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1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公共性
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经济问题的过渡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留守老人经济问题的公共性。持续推进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实质上是以解体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结构为基础。这意味着农村留守老人以牺牲传统家庭养老资源为代价支持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仅仅是城市劳动力的最低收入水平,因此决定了这部分人群不得不处于城市社会最底层,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无法把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带入城市养老。同时,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留恋乡土,也不愿随子女到城市生活。因此政府在农村提供公共养老资源,是经济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建立健全社会的需要,它就像在城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和生活问题是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政府应该把为留守老人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来考虑。
响。在农村,一般情况下,由于子女成家以后分开居住、分灶吃饭,农村老人往往要自食其力,只能从子女家庭获得一些临时性的经济支持。如果子女没有外出打工,农村老人在无法劳动时,农村传统习俗决定了子女要对老人的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支持,这就是传统的家庭保障。
农村留守老人现象的存在就意味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解体了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当留守老人身体健康时,能够从事生产活动获得收入来源,包括物质收入和货币收入。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一般趋势是随着年龄增大而使体力下降或身体健康恶化,造成留守老人只能从事有限的生产活动甚至完全无法从事生产活动,从而使自身劳动收入大大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劳动收入来源。
在城市工厂制度下,留守老人子女在城市绝大多数住在集体宿舍或简陋工棚或简陋出租屋内,根本无力把农村的老人接到城市同吃同住。同时,留,决定,将随着自身的年龄模型表示如下:
I=W(a)+R
其中,
<0,<0,=0dadada
(1)
I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年总收入,W为农村留
守老人的年劳动收入,a表示年龄,R为外出子女每年给老人的收入。
模型(1)表明,R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保持不变,W则是年龄的减函数,随着年龄的增加,留守老人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即意味着劳动年收入下降,可能表现为种地面积下降、饲养牲畜的数量下降等。而年总收入I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留守老人的年储蓄等于年总收入扣除年消费额。我们假定留守老人的年均消费也是平稳的,即在没有疾病、灾难等情况下,年均消费不随年龄而变化。
S=I-C
(2)(3)
四、农村留守老人的边际收入递减的
理论和实证分析
11农村留守老人边际收入递减的理论模型
所谓农村留守老人的边际收入递减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村留守老人的年收入增加量将呈递减的趋势。原因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主要受到自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子女经济状况的影—34—
把(1)代入(2),可得
S=W(a)+R-C其中,
<0,=0dada
S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年储蓄,C为农村留守
老人的每年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