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1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并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从而抑制DNA合成[26]。胆胃胶囊[27](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连、砂仁、枳壳、白芍、郁金、沉香、制大黄、没药、甘草等10味药)能下调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癌基因相关蛋白p21的表达,对其他癌基因相关蛋白C-erbB-2、Bcl-2、Ras无显著作用,而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对大鼠癌基因相关蛋白均无显著作用。
从上述可知,中医药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对反流性胃炎的施治虽各不相同,但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他们具有共同的药理作用基础。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目的为预防反流、清除和吸附胆汁液及反流液、保护胃黏膜屏障,达到缓解和减轻症状,目前比较重视促动力药与结合胆酸药物的联合应用,主要是吗丁琳或西沙必利与铝碳酸镁的联合应用,认为疗效尚可。胃肠动力药,其治疗作用机制是加速胃排空、减少十二指肠反流液对胃黏膜的刺激,相当于中医“以通为用”。中药如枳壳、陈皮理气和胃,通降胆胃下降之性,使胃气保持冲和顺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能够
[28]
使胃黏膜损害减调节胃肠运动,防止胆汁反流,
轻,组织形态学变化接近正常水平。这同时为中医通过改善胃肠运动功能,达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有效方法。但是纵观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炎的机制研究思路还是沿行了西药抗胆汁反流及保护胃黏膜的机制研究,但事实上很有可能中医对症状的改善相较西药优效存在其他潜在的更合理的解释,对未被发现的发病机制有作用。另外,中药本身作用具有多靶点效应的特点,大多中药或方剂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药理作用,所以也很难确定疗效的机制具体为某一方面还是综合影响因素,因而比较中药方剂之间的疗效差异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某一方面的确切机制缺乏肯定的说服性。
实验模型方面,现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实验研究,常用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多是引进的西学物理化学致损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采用自制反流液(牛黄胆酸钠,胰酶,卵磷脂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灌胃,胆汁灌胃,胃内小肠液灌注法,用去氧胆酸钠诱发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空肠吻合术法,较为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理机制。西医各种造模的方法多,缺乏统一的造模标准,所以使各模型的损害机制不一样,研究结果无法横向比较。特别是在原发性、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造模,与临床上疗效并不成相对应。实验制备的模型多为西医模型,缺少具有中医特色的、符合临床实际的病证结合模型,如能制作此模型并以此观察本方的作用,不仅有中医特色,阐明本方的药理机制则更具有说服力。
实验指标的选择上,胃肠神经肽和激素、原癌基因等分子学指标增多,研究层次加深。有利于更深入了解的中药的作用机制。但是存在很多不同的中药方剂对某些已经多次反复验证阳性结果的指标仍反复测试,意义不大。总而言之,通过动物实验,确定中医药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的物质
基础,对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 王新丽.胃力康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J ] .实用医技杂
志,2006,13 ( 2 ):226-227.
[ 2 ] 许国铭.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3 ] 王红漫,黄启福,田德禄,等.和降冲剂对实验性胆汁反流大
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 ( 2 ):30-32.[ 4 ] 夏祖宝.“愈胃灵”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药理实
验[ J ]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7 ( 3 ):12-13.[ 5 ] 陈玉其,艾炳蔚,李玉堂.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夹脊穴对胆汁
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影响[ J ]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 ( 9 ):42-44.[ 6 ] 韩俊岭,姚树坤,冯丽军.清热理气冲剂对实验性胆汁反流
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 9 ):661-663.[ 7 ] 王德俊,孙云,邓杨梅,等.养胃冲剂对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实
验研究[ J ] .中医药学刊,2004,22 ( 11 ):2068-2070.[ 8 ] 戴菲,龚均,罗金燕,等.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 J ] . 胃肠病学,2008,13 ( 2 ):87-90.[ 9 ] 郝明虹,翟为民.香砂六君子汤对实验性胆返流性胃炎的治疗
作用[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 ( 3 ):160-161.[ 10 ] 徐强.茯苓的成分、药理及其方剂五苓散的研究概况[ J ] .中
药材,1985 ( 2 ):36.
[ 11 ] 张廷模.中药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12 ] 赵小艳,吕武清.陈皮的研究概况[ J ] .中国药业,2006,15
( 15 ):68-70.
[ 13 ] 李兆申.湛先保,许国铭.胃黏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
五[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7-409.
[ 14 ] 杨华,龚均.替普瑞酮对十二指肠胃反流致胃黏膜损伤的保
护作用[ J ]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 ( 8 ):1118-1120.
[ 15 ] Whittle BJ,Lopez Belmonte J,Moncada S.Regulation of gastric
mucosal integrity by endogenous nitric oxide:interactions with prostanoids and sensoryneuropeptides in the rat[ J ] .Br J Pharmacol,1990,99:607-611.
[ 16 ] S …… 此处隐藏:168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