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6期2009年11月
中国水产科学
Vol.16 No.6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November 2009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徐兆礼 ,陈佳杰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摘要: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间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和海洋学背景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沿海小黄鱼的洄游路线,并且给出洄游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小黄鱼有2个洄游群体。其中,黄渤海群体越冬场在黄海中部36° 00′ N、123° 00′ E水域,每年6月进入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小黄鱼9-11月在渤海中部索饵,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东黄海群体越冬场的环境均受暖流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济州岛西南、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场越冬。3月,外海小黄鱼经由32° 00′ N、123° 30′ -124° 30′ E的水域向近海产卵洄游,3月下旬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 部分就地产卵,部分北上于4月进入吕泗渔场。5-6月,产卵后小黄鱼成鱼和稚幼鱼群体集中在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泗渔场禁渔线外侧,7-9月进入大沙渔场索饵。10月以后,索饵场的小黄鱼大部分游向外海的越冬场,小部分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小黄鱼产卵洄游和越冬洄游路线并不相同。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中国水产科学,2009,16(6):931-940]关键词:小黄鱼;洄游;东海;黄海;渤海
中图分类号:S9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737- (2009)06-0931-10
[5]
洄游是某些鱼类的重要特征。洄游性鱼类往往结群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长距离游动,以寻找不同生活阶段特定的环境条件1。鱼类洄游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路线。研究鱼类洄游特征,对于渔场渔期确定、渔业资源增殖、渔业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国际上对鱼类洄游研究非常重视,例如,对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nerka)洄游规律等的研究3。然而,由于取样困难和调查经费限制,研究海洋鱼类洄游这也是远比研究内河或河口鱼类洄游困难得多4,40多年来中国几乎很难再找到专门研究海洋鱼类洄游文献的原因。
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对小黄鱼生态学和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并不
[][]
[]
[]
少见。金显仕对黄海南部小黄鱼数量动态进行了
[6]
研究,林龙山等对东海小黄鱼生物学特征进行了
[7]
研究等。有关小黄鱼洄游的研究,最早是朱树屏涉及东海小黄鱼洄游的问题。其后,王贻观等
[8]
针对黄、渤海小黄鱼的洄游分析,但是这一研究没有
对
小黄鱼洄游也进行了研究,但结果较为简单。另外,当时的研究结论基本上是根据近海小黄鱼捕捞统计资料所定。由于外海小黄鱼渔场尚未开发,来自外海渔场的统计资料很少,所得结果难免具有片面性。此后十年多时间,随着群众渔业作业海区向东扩展,各学者对小黄鱼洄游路线之争趋于接近,最后形成2个不同的看法:刘效舜不同的观点
[11-12]
[9]
和毛锡林等
[10]
各自在渔业
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中绘制了不同的洄游分布图。
在之后文献中也有提到。由于小黄
收稿日期:2009-02-06;修订日期:2009-08-08.基金项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评价项目(908-02-01-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428705.作者简介:徐兆礼(1958-),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研究. E-mail:xiao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