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即新医改)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实施新医改的原因和路径选择、新医改三年后的成效及现状、新医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新医改中药品的采购、以药养医、基层医疗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对策。
二、新医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新医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医改本身就是一项长久工程,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新医改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仅仅依靠药品采购模式的改变,依靠大幅度、大面积降低药品价格的“只改药不改医”的政策导向,难以解决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长期形成体制性、机制性、素质性的弊端。
薛伟指出:以药补医机制存在由来已久,在行业内扎根颇深。政府高层、业内专家普遍认识到,单独取消以药补医,意义不大。
朱恒鹏说:在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和药品零售市场上拥有垄断地位的情况下,现有的各种价格管制措施均无助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反而带来了很严重的弊端,比如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过度用药、滥用药、商业贿赂泛滥、医疗医药行业大面积违规违法,等等。
戴廉指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病人的医疗总负担并未真正下降;医疗机构“吃大锅饭”、推诿病人的现象未能避免;药价降低并未让基层医疗机构门庭若市,药品种类不足是病人、尤其是住院病人流失的原因之一。政府财政投入能否持续,则始终困扰着基层官员——这些或许正是安徽模式调整的原因。
傅鸿翔认为:由于医疗服务高度的专业垄断性,医疗费用的流向往往不是沿着政策目标发展的。恰如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在增加基本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医疗总费用下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反而出现较大幅度增加。
其次,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同时,各地改革进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陈淮子认为:结构性因素是直接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的现实原因。比如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明显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不平衡、大中小医院不平衡、优质资源过于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倾向。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又缺乏根据常见病、急重病和疑难病等不同病种进行合理分工分流的机制。造成所有病人不分轻重缓急都涌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尤其是声名显赫而又屈指可数的三甲医院,而中小医院、社区医院的人力和设备却存在着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只有解决了畸形的供需结构,老百姓“看病难”才能最终“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