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办法
质量成本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成本管理?道理很简单,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应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更应减少质量损失\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如何用较合理的质量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质量成本管理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之道.
附6.1 质量体系的财务表现
如何运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和报告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一般有三个方法:过程成本法、质量损失法、质量成本法。
1、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法是指用于分析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任何过程所发生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
(1)符合性成本
指为了满足拥护全部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现有过程不发生故障情况下而发生的费用。主
要指过程的预防、鉴定、外部保证等方面的投入。
(2)非符合性成本
由于现有过程的故障而发生的费用。主要指过程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
过程成本法着重分析非符合性成本故障的产生原因,寻找降低的方法,为减少损失、降低
成本、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提供途径。
“过程成本法”一般在需要时进行,没必要定期报告。
2、质量损失法
质量损失法是针对由于质量差而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损失,并按照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分别列出内部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类目。
典型的外部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顾客不满意,以及造成抱怨、申诉或索赔等而造成影响今后销售的损失。
典型的内部无形损失是由于返工、人与机械控制不当、失去机会等而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后果。
有形损失是指内部和外部故障损失。
如果企业结构单一,有关活动简单或单纯,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最好采用质量损失法(只统计有形损失),而不必进行复杂的质量成本管理。
3、质量成本法
见下面附6.2。
附6.2 质量成本法概论
1、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Quality-related Costs)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是体现产品质量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成本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也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因此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由运行质量成本(Qperating Quality Costs)和外部保证质量成本(External As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