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质量成本最佳区域
实践中,企业一般将质量成本最佳区域作为质量成本研究和控制的目标。为了便于说明质量成本的最佳区域,将质量成本曲线C的最低点M的附近一段放大,如图6-3所示。图中的三个区域分别为:
1)区域I—质量改进区域。在区域I中,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70%以上,而预防成本低于总额的10%,在这种情况下,应着手
改进质量,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检验工作,寻求降低成本和控制质量成本总额的途
径。
2)区域II—质量成本最佳区域。在区域II内,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成本约占质量成本总额的50%,而预防成本约占总额的10%。此时质量成本总额处
于最低或接近最低的状态。所以,这时的关键问题是设法保证质量成本控制的最佳
区域内。
3)区域III—尽善尽美区域。在区域III内,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指出,鉴定成本超过了质量成本总额的50%,导致合格产品和单位质量成本过高。这时,应重新
审查质量标准是否过严,提高监检查试验或抽样检验工作的有效性,降低鉴定成本
应该指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经营环境的情况,质量成本特性曲线是
不同的,M点的位置,M点附近各区域的费用比例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必须结
合具体情况进行质量成本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的目的。
附6.3 质量成本科目
质量成本分为三个级别的科目,其具体内容包括:
1)一级科目:质量成本。
2)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保证质量成本。
3)三级科目共30个(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见表附6-1。
附6.4 质量成本的管理分工
质量成本统计的部门分工应根据各企业的具体组织机构而定。下面的分工仅供参
考。
1、总体分工
(1)财务部门
1)制定年度质量成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