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D[中公专家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托普尔。
3.ABCD[中公专家解析]略。
4.BC[中公专家解析]退行是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
5.ABCDE[中公专家解析]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暂时性、情境性、激动性、表浅性与外显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2.延时
3.生命健康权
4.言语直观
5.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12
7.替代性强化
8.国家课程
9.教育者
10.区分度
四、名词解释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