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科学悖论的理解
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它和其它一些集合论悖论一样,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动摇 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并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光度佯谬:“如果太空中均匀地分布着无穷多个恒星,那么这些星光积累起来,宇宙空间里将处处光辉夺目,宇宙中任何一点都将会感受到无穷大的亮度,地球上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它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尔伯斯提出的,所以也称奥尔伯斯佯谬。然而这一推论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的, 黑夜和白天还是很分明,这就构成了光度佯谬。
引力佯谬:“如果星球无限多而且均匀分布,那么宇宙中任一有限区域的物质(质量有限)将被区域外的物质(质量总和为无限大)所吸引,有限区域内的 物质无法依靠自身的引力收缩成星体。”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光度佯谬和引力佯谬的提出,推进了人类对无限宇宙的探索。深刻地揭露了以牛顿力学和欧氏几何为基础的均匀无限宇宙模型自身存在的逻辑矛盾。为了消除这种逻辑矛盾,爱因斯坦于1917年根据广义相对论原理提出了“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的存在及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时空形态会因物质存在其中而发生弯曲,物质的质量密度越大,所处的时空弯曲程度就越高。就时空的广延性来说,它是一个闭合的连续区,一个体积有限而没有边界的弯曲封闭体。这个模型不仅克服了均匀无限宇宙模型存在的缺陷,而且为相对论宇宙学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比利时的勒梅特于1927年提出“膨胀宇宙模型”,于1932年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以后又有许多模型出现,人类对无 限宇宙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层次。
有了这样认识,当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个理论体系是不完备的,存在悖论,我们也不必惊慌,也不用急急匆匆地着手于去推翻那些已被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理论体系。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原有的理论体系进行 拓展,建立一个范围更广的新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