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和地史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二)沉积发展特征
1、Pt1时期:原始硅铝壳规模小且不太稳定,物源主要由海洋内部供给(火山岩和不成熟的沉积物);
2、Pt2开始:随着半稳定陆壳地块的增大,已能提供部分陆源碎屑(表明已有古陆的存在),岩石成熟度较高(石英砂岩、粘土岩、碳酸岩屑和磨拉石堆积等),且主要堆积了裂陷槽中(本期是裂陷槽发育阶段)。
中元古界的发育特征:厚度大、火山岩类层多,变形、变质微弱等特征。表现出地台基底与盖层间的过渡性质,可称为似盖层沉积类型。
三)大气圈和水圈特征
Pt1与Ar3:具相似的缺氧大气成分和水介质性质(条带状硅铁沉积和含金—铀的砾岩的形成即为依据)。Pt2开始:已出现含氧的大气圈和水圈,气候已具有分带现象(板内出现的含铁砂岩,高价铁矿层,可燃有机岩蒸发石膏盐沉积为依据)。Pt2~Pt3:大量海相原生白云岩出现,表明大气圈中CO2的比例已低于太古宙,但仍高于显生宙。
四)生物界概况及其演化特征
1、演化特征:
Pt1或更早时期:原始的原核生物已开始发育;Pt2~Pt3:真核生物(菌、藻类)出现并逐步繁盛。另外,中元古代早期(长城期)目前已发现无硬壳的蠕形动物(蓟县长城群、河南Pt2和陕西洛南地区高山河群,直到震旦纪末才开始有少量带壳生物出现。
2、概况:元古宙是菌藻类繁盛的时代,因此称菌藻类的时代。
A、微古植物(疑源类):单细胞菌藻类植物体,各种类型的孢子和残体的总称。
B、叠层石:由兰绿藻、细菌及其生命活动的遗迹共同构成的一种生物—沉积结构。根据Pt2~Pt3在纵向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划分出了五个叠层石组合。
C、其它类型的藻类:如:乔尔藻Pt3龙凤山藻、小履藻为大型宏观藻类化石。
D、遗迹化石:15亿年左右的Pt2。
第三节 震旦纪
时限:5.7亿-8亿年,延续了2.3亿年。
震旦纪在地史中的特殊位置
1、所有大型稳定板块,中国地块已经形成,在板内震旦系盖层更接近于古生代,故有人称古生界的第一系;
2、生物界演化含丰富的裸露无壳动物和少量有壳动物,据此也应归入古生代,,但因化石分布局限,保存较古生代的少,不足以建阶建带,故而暂归入元古宙晚期。
一、生物界概况
一)植物界:主要以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和高级藻类为主。
1、叠层石:以分叉复杂多壁为特征,如叠层石等。
2、高级藻类:褐藻以文德带藻为代表:红藻:管孔藻和多孔藻为代表。
3、微古植物(疑源类):以粗面球形藻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