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和地史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③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各类生物生命活动时期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又称痕迹化石。可归为5大类:
软底沉积物中的动物痕迹
软底沉积物中的植物痕迹
硬质底层上的生物侵蚀痕迹
动物的排出物
古人类劳动工具及文化遗迹
④ 分子化石: 地质体中来自生物有机体的分子。它们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虽受成岩、成土等地质作用的影响,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物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又称化学化石、生物标志化合物等。4种生物化学组分:蛋白质(和核酸)、糖类(包括几丁质)、类脂物和木质素。
13.古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
源相近的种并为属,同源相近的属归并科,以此类推。
14.种: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15.种的特征:①共同的形态特征;②构成一定的自然居群,而居群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③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16.地理亚种:不同居群因地理隔离在性状上出现分异产生的亚种。
年代亚种:由于地质年代不同而显示出的种内性状特征分异构成的亚种。
17.古生物的命名
① 单名法:属(及亚属)以上的分类群采用单名法,即用一个拉丁词来表示。
② 双名法:种的名称需要两个词来表示,即在种本命前冠以其归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命。
③ 三名法:对亚种的命名,将亚种名置于其所属的属和种命之后。
注:种、亚种及变种的本名所有字母均采用小写形式,而属(及亚属)以上的名称首
字母需用大写。印刷时属及属以下的名称须用斜体表示,属以上的名称用正体字。
18.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植物、菌类生物命名法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
19.生物的分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0.小进化:发生在种内个体和居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21.居群: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生物进化的最小单位。
22.成种作用:实质上就是种的进化并产生新种的过程。
23.成种作用模式:①渐进式成种和量子式成种作用;②异域成种作用、同域成种作
用和邻域成种作用。
24.大进化:发生在种和种以上的进化,基本单位是种。
24.大进化的型式:①辐射、趋同和平行进化;②渐进型式和间断平衡型式。
25.辐射:来自同一祖先的许多成员发生显著表型分化,在较短时间内,向着不同的适应方向进化,并由此产生新的分类群。又称适应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