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古生物地史学(17)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古生物学和地史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2、头足类:头足类数量多,个体大,是当时海洋中的一霸,奥陶纪后期已开始迅速衰退。中国南方和华北存在着两个不同类型的动物群,特别是在早奥陶世更为明显。

华北:珠角石动物,以阿门角石为代表。华南:直角石动物群,以震旦角石为代表

3、腕足类:早奥陶世以扬子贝和中国正形贝多见(19),晚奥陶世以赫南特贝动物群最为重要。

4、笔石类:

早奥陶早期: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如网格笔石。早奥陶中期:无轴类开始出现,如对笔石。早奥陶晚期:以栅笔石为代表。中、晚奥陶世是正笔石类的顶盛时期,无轴和有轴类齐头并进。如无轴类中的丝笔石有轴类的叉笔石。有轴类早奥陶世开始出现,早泥盆世后期绝灭。

三〉奥陶纪的生物相

从奥陶纪开始,生物界的突出现象是生物相的分异(生态分异)。生物的生态习性及其保存方式所反映的自然环境条件称生物相。常见生物相介绍如下:

1、笔石(页岩)相:含有丰富的笔石,很少或无底栖生物为特征的生物相称笔石相,因为笔石多保存在页岩中,故称为笔石页岩相。一般反映了还原条件下的滞流较深海和深海环境,水体宁静、海底缺氧,多H2S气体和黄铁矿,底栖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漂浮于水面的笔石死后下沉,又无其它生物吞食,故得以大量保存。该相是奥陶纪和早志留世普遍存在的生物相。

2、壳相:多由具厚重外壳的底栖生物-腕足、双壳、腹足、三叶虫等密集堆积形成的生物相称为壳相。反映了气候间温暖,水体不太深且振荡的滨浅海环境。

3、混合相: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共同保存和随着环境的变化成互层出现的一类生物相称混合相。是不同岩相类型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4、礁相:生存于气候温暖的正常浅海中,由苔藓虫、群体珊瑚、层孔虫、海绵、海藻等造礁生物构成的生成礁或生物滩称为礁相。

古生物地史学(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