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从AA制看中西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4-08-25   来源:未知    
字号:

文化

文学界
从AA制看中西文化差异
高俊雪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西方人崇尚AA制,但是AA制在中国并没有广泛流
行。正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对AA制抱
有不同的态度。本文从西方人重利益,中国人重面子、好人情;西
方人推崇个人独立,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这两组差异来解释为什
么双方对AA制会持有不同态度。
关键词:AA制;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2-0108-02
AA制是舶来品,用英语表达就是Let’s go fifty-fifty或者
Let’s goDutch。普遍的说法是AA制源于荷兰。16-17世纪,荷
兰和威尼斯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奔波的意大利和荷兰商人流动
性很大,为了避免各自吃亏,在他们中间就衍生出了聚时交流信
息,散时各付资费的习俗。
在西方,亲朋好友之间聚会,实行AA制是很普遍的。但是
在中国,AA制一般只被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和白领所接受,传
统的中国人宁愿囊空如洗,也不愿意这样“小气”的各掏各的钱。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
和西方人会对AA制持有不同的态度。
1利益至上与重面子、好人情的文化差异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
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将西方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表达得淋漓
尽致。上至国家,下到个人,利益至上是西方社会普遍认同的价
值观。因此,西方人上餐厅吃饭,就算两个人感情再好,吃完了各
付各的,这非常自然,甚至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乃至夫妻上饭馆
也常常AA制付账,没有人觉得这样不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
现对别人和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尊重,才能保全各自在金钱方面的
利益。相反,尽管中国人普遍接受了party、SOHO等五花八门的
西方生活方式,但是AA制却始终没有流行开来。究其原因,那
就是AA制与中国人重人情、好面子的文化传统相悖。中国是传
统的礼仪之邦,重情重义是民族特色。这种情义体现在对父母兄
弟、对师长、对朋友等方方面面。所以中国人很难接受一家人出
去吃饭、喝茶,父母、兄弟姐妹还要各付各的钱。自己这样做着没
底气,周围的人也会对你侧目相看。中国人好客,爱请客,如果热
热闹闹一大桌子人,酣饮甚欢,最后结帐时却各掏一点“凑份
子”,这对于爱面
子的中国人来说是特别尴尬的事,是丢面子的
事。在我国有一句流传了很久的歇后语,进棺材擦粉———死要面
子。由此可见面子在中国人眼里有多么重要。所以很多中国人
宁愿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抢着付钱,积极程度几至打架。
在西方国家,吃饭就是单纯的吃饭,AA制节约开支,当然成
为首选。在中

文化

国,吃饭有吃饭的文化。中国人喜欢把事情搬到饭
桌上解决。求人办事请吃饭、答谢别人请吃饭、接风洗尘请吃饭、
送行请吃饭、追女朋友也请吃饭……中国人吃饭是为了加深交
情。这个交情可以是纯粹的感情,也可能是为了好办事而不得不
进行的应酬。因此有人说,西方的AA制更多的是人际交往的一
次性博弈,或者是短期博弈。而在中国,请客吃饭大多是在等待
下次的回报,更多的是无限期博弈;外国人吃饭AA制是为了成
本最小化,而中国人请客吃饭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也就是利益最
大化。既然中国人请吃饭是为了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似乎与西方
人推崇AA制,保障自己的利益相同。但这还是利益和人情的区
别。每次吃饭各付各的,你不占我的便宜,我也不占你的便宜,这
是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中国人在吃饭问题上讲究长期的投资,除
了“投资”纯粹的感情之外,还“投资”长期的人情。一般说来,被
请之人肯定会有“吃人的嘴软”的感觉,觉得是欠了人情,以后别
人求你帮忙你就不好意思拒绝了。人情是中国人实现利益的重
要手段。很奇怪的是,中国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一次又一次掉
进这个陷阱,让请客之人百试不爽。这也是中国人的吃饭文化之
一。西方人不喜欢欠人情,事情必须一件一件算清楚。所以吃饭
一定也要算清楚,避免以后受此“牵连”。他们不觉得AA制让人
尴尬,当然,如果你有事求他,而他不能从中得到好处或者触犯了
他的利益,他可以很干脆地拒绝你。在西方人看来,面子固然重
要,但是是虚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
2个人独立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这也是两者对
AA制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之一。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山区的一个
小镇上,有一个中国小孩? Li和一个美国小孩Ben相约去山上
游玩,当他们爬上附近一座小山的山顶时,一处山体发生了滑坡,
一块大石头砸到了Ben的大腿。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脱下外套
把自己包裹起来,顺着山体的坡度滚下山去。就这样, Ben从山
脚一寸一寸地挪回了小镇,当大人们发现Ben的时候, Ben已经
痛得满头大汗了,他告诉大人们, Li还在山上。于是大人们很快
赶到那座小山顶上,只见Li紧张地蜷缩在一棵树旁,在等待着大
人们前来营救。

中美两国小孩的不同行为也正反映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美国,孩子们从小被教育成凡事都要依靠自己。所以我们经常
可以在西方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小孩想让父母给他们买一个
中意的玩具,父母通常会拒绝他们,但是同时会向他们提供很多
赚钱的方法,比如帮忙做家务,到社区服务……这样,小孩子

文化

可以
赚到相应的劳务费,用自己赚到的钱去买玩具。其实这些父母想
告诉自己孩子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你,包括父
母,没有人会请你吃免费的午餐。Nothing is free。所有的事情都
需要自己替自己买单,你想品尝的一切佳肴,只能是从自己口袋
掏出的银子才行,除此之外,你指望不了任何人。Ben受到了这
·108·文学界
种文化的熏陶,所以他想到的是靠自己尽快回到小镇,在山上等
只能是等死。这种教育使西方人形成了独立的性格,AA制也就
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孕育而生的。AA制并不代表西方人缺
乏人情,而是他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
但是如果走到极端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相反,中
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很少有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
么是家庭的成员,要么是社会的成员。中国小孩接受的教育是:
“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巨大
的。但是由于教育的不当,很多中国人不能真正理解集体主义的
含义,他们没有看到集体主义也强调个人努力,于是过分地依赖
集体里的其他人,就像L,i遇到困难时就本能地采取了等待别人
救援的方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个人的贡献,集体
又从何谈起呢?由于成长于注重集体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中国人
总喜欢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一个的团体之内,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
人非常讲求关系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家靠父母,出
门靠朋友”。而朋友是需要经常联络感情的,聚会吃饭就是最好
的方法。基于这样的心理,如果朋友之间实行AA制就会被认为
是没有诚意、缺乏友情的,要么你请,要么我请,感情深,一口闷。
因此在中国没有产生AA制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个人独立。
但是我们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在中国,AA制肯定不会流
行。虽然现在AA制一般只被年轻人所接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
移,随着这群人不断地扩大,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AA制最
终是否会在中国流行开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斩钉截铁地说会或者
不会。现在很多中国人也的确看到了AA制的一些优点。中国
人爱面子,喜欢抢着付账,但是也就因为这样,活受了很多罪。?
朋友们在一起,酒足饭饱之后,又往往是“张飞抓刺猥大眼瞪小
眼”。不掏钱显得小气,掏吧,有时的确也囊中
羞涩,所以经常看
到“买单”时你挣我抢的表面后面,实则就有人缩手缩脚慢半拍,
久而久之不免难堪。于是理智一点、前卫一点的中国人已经尝试
着接受AA制,当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A
制”。AA制在西方是在餐馆吃完饭以后各自支付自己消费的费
用,而在中国一般采取的是平

文化

分公共费用。中国人将传统的中庸
之道注入到了这个舶来品中。当然,为什么中国人和西方人对
AA制会抱有不同态度?这个问题肯定还会有其他答案。一百
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汉姆雷特。文化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
可以透过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看出各种文化
之间的差异。AA制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找出差异并不是要分
出好坏。我们也不需要去争论AA制是好还是坏。文化无优劣,
各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找
出差异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接触,使我们能更和谐地生活在共同的
地球村里。
参考文献:
[1]高合,《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对比研究》,东岳论丛2008
年5期.
[2]顾雪梁,《中西文化对比》,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版.
[3]黄芳,《浅谈中西文化的几点差异》,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35期.
(高俊雪,女,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
学)
(上接第101页)
图5 南宋黑釉木叶纹碗
吉州窑工们撷取一片树叶作为盏的装饰,是吉州工匠们别出
心裁独创的装饰工艺,是当地人们文化思辨方式的表达,也是一
种乡土风俗的流露。木叶天目瓷创造了宁静、素雅、自然天趣和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让世人叹为观止,其“瓷中瑰宝”美誉当之
无瑰。
4结束语
吉州窑天目瓷是宋代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
下共同作用的文化标本,它体现的是时代的趣味和格调,带有深
刻的时代烙印。因此,它是研究宋人文化生活样式以及中国审美
思想的最佳媒介;同时,也正因为吉州窑天目瓷别意的装饰风格
适于当时的斗茶之风,也迎合了当时整个时代艺术品位的追求,
它不仅仅是被束之高阁的老古物,更是成为宋代文化思想的物质
承载,它能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文章
将天目瓷装饰内涵与理性化艺术的影响相结合,阐述了在斗茶习
俗影响下吉州窑天目瓷的装饰风格和特点,旨在对吉州窑天目瓷
作一些自我价值的思考,寄望于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王国本,刘杨,肖史牟.吉州窑与吉州窑陶瓷艺术.南昌:江西
教育出版社. 1999. P65
参考文献:
[1]罗学正.陶林摭翠.台北:五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4
[2]罗学正.铁系高温釉瓷的瑰宝—天目瓷.台湾陶艺杂志.
2001. P120-P125
[3]王国本,刘杨等.吉州窑与吉州窑陶瓷艺术.南昌:江西
教育出版社. 1999
[4]裴光辉,吉州窑瓷
.厦门: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4
[5]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6]郑云云.千年窑火.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7]李雨苍,李兵.宋代陶瓷纹饰精粹绘录.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 2004
[8]李建兰.质朴生动的吉州窑剪纸

文化

艺术.南方文物. 2005
年第4期
(刘福锋(1981-)男,江西吉安人,研究方向:陶瓷艺术理论)
·109·

从AA制看中西文化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