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问题及策略
王小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
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育观念的问题,规则等同于常规。
许多老师还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所谓的规则意识,使幼儿行为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实施的方法都不合时宜刻板的保留着,例如:“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一二三,静下来。”这些琅琅上口的规则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变成了“小机械人”。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随时能听到老师说出“不可以大声说话、别打架、说话举手、不许插嘴 ”等等限制性语言,还有那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能”的指令性言语,说明了在老师心目中“常规教育的内容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要遵守规则”。
问题二:身陷常规教育的困境,处于“为”与“不为”之间。 身处常规教育中的我们时常感受到常规带来的困惑,一方面,我们设法维护它的权威,因为它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尊重幼儿选择,对儿童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
幼儿教育
强调常规。
问题三:常规教育方法简单,忽视了教育的游戏性。
在实施幼儿常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注重说教,不断
的提出要求,强调孩子们的遵守,反复提醒督促。对遵守常规规则的
进行表扬奖励,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导致孩子们不把这
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经常听到家长们的质疑:“宝宝在幼儿园
能自己吃饭吗?”“宝宝在幼儿园竟然会自己整理玩具啊!”,说明好
习惯留在了幼儿园,留在了班级老师的面前,留在了一个个的赞许中,
却难留在个体的需要中。
问题四:常规教育一刀切,忽视了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在各类活动中都会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但在
常规教育中确实一刀切。如:集体排队喝水、集体排队洗手、统一入
厕、几点入睡等等,都有一致的要求。但是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环境、
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大不相同。因此制定的常规要
求该有相应的针对性,关注到个别孩子的差异,克服一味的整齐划一
带来的和谐。
二、解决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对策
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尽可能的寻找最佳
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施幼儿园常规教育,发展儿童的内在
自由。促使幼儿健全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实施常
规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长期实践研讨的过程中积累出以下几
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幼儿教育
1.营造宽松的心理情境
杜威曾经说过:“这个人所处的整个情境决定对个人行为的控
制”。幼儿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
安全、温馨的心理情境,以便让他们自觉地在心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
识。如:在玩具柜上摆放着幼儿亲手种植的花草、种子,亲手饲养的
小鱼、蜗牛等小动物,暗示着小朋友在活动时说话要轻声,大声的说
话会惊扰了身边这些花草和动物朋友;桌上铺上布艺桌巾、放置花束,
墙面上布置着幼儿的作品……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暗示幼儿在
这样的氛围里走路不冲跑;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轻声细语,不用高
调的声音呵斥幼儿,蹲下来与幼儿平等的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成
为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的心理情境暗示,帮助幼儿建立活动规则,
使幼儿在班级的活动中有序、自如,形成一个温馨、和谐、自主的班
级氛围。
2.创设生活情景,体验常规井然有序。
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和情景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教育,
让孩子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多样化的体验,进行不同的结
果对比,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创设情景再现的体
验,让孩子们自己参与角色的迁移、问题的设置解决等,引导幼儿进
行换位的思考,学会为他人着想,自己寻求解决,有效的克服不良的
习惯。并感受到常规井然有序的好处,从而转变为我要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在小班时,我把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好行为片段用照相
机照下来,做成礼仪绘本,让孩子们说一说,照片中的他们做的怎么
幼儿教育
样,什么地方做的好,等等。或者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孩子们玩的片段
进行描述和模仿再现,让孩子们来说一说,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具体的做法,让儿童教儿童,这种真实感人的情景会起到很好的教育
效果。
3.幼儿自定班规,体现常规教育自主性
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管理下而
不是在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如大班的幼儿,已有三年多的集体生活
经验,老师鼓励幼儿一起参与商量并制定班级的常规。他们把常规的
重点放在学习习惯、为他人服务、安全教育等方面。让幼儿讨论,在
协商和争辩中共同制定规则。这种形式有利于在集体中形成尊重、信
任的气氛,让每个幼儿都感觉到自己的意见是重要的,自己制定的规
则他们愿意去遵守和维护,并逐步体会到规则带来的秩序和自由。
4.环境融入提醒,展现常规教育自然性
让幼儿时时刻刻处在环境中,不仅创设班级的好行为环境,更创
设幼儿园内好行为大环境,使孩子们时刻关注着、提醒着、被影响着。
如:盥洗室墙饰设计:洗手的步骤等,让环境成为一面能说话的墙。
5.关注个体需求,力求常规教育因人而异。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个别孩子的
差异。如天热户外活动室应注意观察班级中哪些幼儿易出汗,什么环
节易出汗,采用什么方法,如用干毛巾垫背部;调节运动量等。 在活动中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在细节上做要求,留心幼儿的细
节表现,及时做肯定。
幼儿教育
如有幼儿自觉捡起一块小垃圾,就在班上郑重表扬;有幼儿翻书时轻手轻脚,就竖起大拇指,并向其他幼儿推广这种做法;有幼儿因天热脱下衣服,叠整齐后才放进课桌柜里,就需及时加以夸奖 努力使幼儿在一日生活养成好的习惯,把关注常规中的点滴培养成为习惯,尽量让幼儿避免浮躁,冷漠,粗心等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育孩子,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关注下,每个孩子会形成自律的行为习惯。
6.家园一致,达到幼儿行为规范的持久性。
要让幼儿学会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掌握良好的常规,家长和老师们首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楷模。如:大人们良好的坐姿,说话的声音等一言一行,只有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才能让幼儿潜移默化长久习得。同时在幼儿园创设宽松的氛围,减少生活环节排队的次数,增加小组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有事可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统一的管理。并减少强制性语言,避免过多的限制。如:针对孩子们午睡说话的现象,老师们往往说:“睡觉别说话。”如果改成:“睡觉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把问题交给孩子,有效地将限制性的语言转变成主动积极的行为方式,让每个孩子愿意去改变。
同时保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环境,一致的行为。广泛向家长宣传,深入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通过校信通、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让
幼儿教育
家长进行规范的幼儿行为常规的学习;家教信息、家园栏等发挥着宣传和交流作用;让家长和教师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本园的教育工作。在开展的常规教育中,并要和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确保常规开展的方式、方法,避免由于家长的呵斥、打骂而造成的抵触,努力使孩子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为孩子们自主的“我要怎么做”从而在家里和幼儿园中自主地体现。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幼儿常规教育在其发展中也不断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问题,因此,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永远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以促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