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4)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数量增加了1倍,绿藻门藻类数量增加了2.6倍。

一些清水性种类如金藻门的生物量在逐年减少,2000年比1995年相应减少

1.8倍。同时一些喜营养的种类如甲藻的生物量增加2.1倍,裸藻增加了2.6倍。浮游植物这些生态变化趋势的特征说明,抚仙湖的营养积累和藻量增长过程正在加速进展。

抚仙湖蓝藻1996年7门至2000年减至4门、绿藻1996年35门至2000年减至15门;硅藻1996年8门减至2000年6门;1990年抚仙湖优势种呈金藻,1995年优势种小转板藻小环藻,2000年优势种小环藻栅藻,这就是随着水质被污染的变化,影响到水生生物优势种群变化,它们是互相影响。透明度原600~700cm降至400~600cm。

抚仙湖1996-2000年五年内透明度变化比较明显呈下降趋势,与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抚仙湖透明度最高测值达到800cm,最低测值仅50cm;透明度的高低与浮游植物的多少关系十分密切。见表1。

抚仙湖有机质及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藻量繁殖增生创造物质基础,而Chl—a随着藻量的增加而增长。藻量的繁殖又直接影响透明度的下降。70年代抚仙湖的透明度在10-12m、80年代7-10m、90年代4.3-7m、平均每年以30cm的速度下降,十分惊人。透明度下降直接影响水体物化、生化等一系列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些因子彼此间相互影响,促使水体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文件(总站生字[2001]090号)《关于印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通知》(2001年12月11日),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湖泊的富营养状况。根据多项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抚仙湖80年代属贫营养型,90年代初渐渐向贫营养末期发展,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逐年上升,2003年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为18.76,总体营养水平仍为贫营养型,但是变化速度比起自然演变是迅速的,抚仙湖磷污染负荷量已经达到43.74t/a(不包括垃圾杂物和泥沙携带的磷),平均单位湖面负荷量为0.206g/m2/a,这种营养负荷足以引起富营养化。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抚仙湖污染源分析

1)、面源污染

一般来说,面源污染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农牧区地表径流(包括农村村落污染)、矿区地表径流、林区地形径流、大气孤芳自赏水、大气降尘、湖泊养殖、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