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中现象”探秘
———江苏省姜堰市娄庄中学改革发展纪实
辛
生
云
仪
225500)
(姜堰市娄庄中学,江苏姜堰
江苏省姜堰市有一所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农村中学———
娄庄中学。提起娄庄中学,当地人会情不自禁地向你讲述一个关于它的传奇般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娄庄中学因办学不利,曾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一下子成了当地百姓热眼的学校和竞相追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娄中的迅速崛起,被前往考察的领导者称为值得研究的“娄中现象”。
激活一池春水
和大多数成功的学校一样,娄庄中学的发展也是从改革开始的。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娄庄中学高中部每年勉强只能招收两个班的新生,既形不成规模,也形不成气候,教师、学生都提不起劲头。面对学校的这种“不景气”,校长曹家和心里明白,娄中如果不能迅速改变现状,迟早会成为学校布局调整中被撤并的对象。这使他陷入了沉思: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学校的形象,靠校长个人肯定不行,靠学校领导班子几个人,力量也很有限。还是让全校的老师们一起来决定娄中的命运吧。
一场关于娄庄中学向何处去的全校性大讨论,就这样热烈地展开了。教师们、校领导纷纷以主人公的态度袒露心襟、发表见解,最后众意所归得出一个结论:“唯有改革可以振兴娄中,我们必须走一条自立自强之路。”
与众多学校不同的是娄庄中学的改革是从选聘班主任起步的。1995年,学校决定,全校实行“班主任选聘制”。所谓“班
有工作主任选聘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校选聘责任心强、
能力的教师做班主任;二是由班主任选聘自己班级的任课教师。全校高、初中教师一盘棋,只要班主任认可,初中教师可以到高中部任教,高中教师也可以到初中部任教。对于不被认可、没有班主任聘任的教师视为落聘,每月只领取基本工资。对于有多个任聘去处的教师,有权选择班主任。
面对平这一招不亚于一次强烈地震,震醒了每一位教师。
日工作负责的教师人人争着聘、工作缺乏责任感的教师无人
一些学历高或问津的现实,教师们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
资历老的教师没有了优越感;年轻教师迸发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的热情。
为促使这项改革达到预期的成效,学校又在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跟进。在班主任津贴发放方面,不但提高了标准,而且将发放的数量直接与班风、学风建设,特别是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挂钩。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校鼓励优秀教师超工作量,使工作量大、满负荷工作的教师得到更多的实惠;对工作态度好、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发放特别奖。激励机制的引进,从根本上消除了教师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形成了人人争上游、讲实绩、比贡献、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加快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速度。
潘月霞、黄慧两位老师原来都在初中部任教,学历并不高,但由于他们肯钻研,教学水平提高快,被聘任到高中任教。这一“提升”,给了他们激励,也给了更多的鞭策,促使他们在新的舞台上,扮演更加出色的角色,短短几年里便成长为挑大梁的骨干教师。王国兰也是一位曾在初中任教的青年教师,因为她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大胆地选聘她担任高中班主任,教高中语文。这也使她在新的岗位上不断超越,成为姜堰市优秀班主任。更有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走上了学校中层的领导岗位。
“班主任选聘制”使教师间的组合达到了空前的和谐,产
的效益,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在实行生了“1+1>2”“班主
任聘任制”的第一年,娄庄中学为高校输送的生源就创造了姜堰市农村中学的新高,并连续11年在姜堰市农村中学位居榜首,学校多次获得特别贡献奖。
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催生了娄中强大的竞争力,也彻底
线进行综合评分,五位成员评分的平均数就为学员的实际操
理论考试作成绩。学员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考评成绩(占30%)、
成绩(占30%)和实际操作成绩(占40%)的加权平均求得。
五、培训工作评价
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员对授课教师的意见以及对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看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我们的培训工作是肯定的,欢迎的。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培训前后信息技术能力的变化,普遍认为通过培训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培训中初步掌握了多媒体制作软件,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自己的课件提供了保障;另外,在培训中对于多媒体教室相关设备及其使用的讲解,也为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地使用和维护多媒体设备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培训后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故障报修率明显降低,同时教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的人数也明显增多。但,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同等等,这些我们事先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也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而有些教师在培训中只是一味模仿培训老师提供的教学技巧,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使自己制作的课件没有新意,没有很好地融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现象也让我们认识到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应多采用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方法进行培训。参考文献:
[1]曾兰芳,张建伟,黄荣怀.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中国电化教育,2001,(8).
[2]刘万年,冯晓晴,王建民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培训策略.2004年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文理科专业委员会,2004.
[3]朱益明.论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教育发展研究,200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