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少,使农产品价格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农民出去打工一两个月的收入就抵得上种田一年的收入,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2、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村第二、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三产业收入。
2、农民自身原因(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经济意识等)
农村由于生育观念落后,子女的养育成本较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十分突出,人口数量难以控制。人口素质差的现象更为严重,儿童辍学率较高,能连续接受完9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数量不多,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商品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淡漠。可见,农村大量的素质不高的人口负担已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障碍。
还有组织上、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问题。通过一年来对当地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发现苍南一带的农民思想上还存在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集资搞宗庙、祠堂、坟墓建设很积极,却不愿出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思想上存在惰性,缺乏勤劳致富的精神,满足于一般现状,干事情决心不大,不思进取,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想赚,另外"等、靠、要"的思想还相当程度上存在,上级给钱了就搞建设,没钱就不会动脑筋想办法搞建设;大多数村支部很难制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像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很多村干部长期在外做生意,支部战斗力、堡垒作用比较薄弱,不能有效地带动本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