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准词尾”:度、却、论、豪、式5个。
1983年,刘月华等人的《实用现代汉语》,列举出25个类后缀,包括员、长、士、家、师、生、工、匠、手、学、论、机、器、仪、型、形、式、度、性、则、厂、场、站、法、主义。
1986年,沈孟缨在《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等文章中,提出了“词缀化倾向”的8个例子“多、非、反、大、软、可、无、高”和列举出“类词缀”、“准词缀”即“度、家、性、化、然、型、学、星、坛、爷、员、手、品、者、热、盲、族、户、感”共19个。
1994年,陈光磊在《汉语词法论》中用了“类词缀”的提法,举出19个类前缀:半、超、次、打、大、单、反、非、好、可、类、前、全、伪、小、亚、有、准、总,54个类后缀:夫、家、匠、师、生、士、员、长、手、汉、翁、馆、工、星、迷、族、佬、鬼、棍、蛋、虫、观、论、学、派、界、度、率、气、类、品、种、件、具、子、化、性、法、是、来、角、型、式、牌、号、热、业、料、处、局、厅、店、部、组。
1995年,马庆株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列举了7个“准前缀”:不、分、可、亚、准、伪、总,34个“准后缀”:性、化、热、家、户、棍、夫、迷、犯、派、师、鬼、士、徒、子2、别、带、法、份、坛、线、观、论、理、学、体、份、度、处、界、员、手、生、手儿。
2001年,汤志祥在出版的《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一书中用了“类词缀”和“准词缀”的提法。其中“类词缀”包括11个类前缀:超、多、高、性、软、核、半、全、大、单、双,和35个类后缀:风、热、难、人、车、卡、站、票、券、水、税、鞋、肉、舞、歌、班、灯、箱、酒、饭、货、楼、文化、意识、商品、经济、工程、消费、市场、精神、公司、小姐、现象、资源、行动。“准词缀”包括4个准前缀:可、反、非、准,和50个准后缀:者、员、家、士、师、生、手、夫、星、派、鬼、棍、品、性、化、然、感、坛、族、盲、户、学、论、观、界、机、赛、节、式、型、群、物、剂、金、法、款、库、服、价、罪、犯、案、级、牌、片、所、率、史、业、度。
2001年,朱亚军的文章《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中,把典型词缀和类词缀放在一起划分的。列出了前缀“阿、半、本、不、超、初、打、单、第、多、反、泛、非、分、副、该、可、见、老、所、总、准”共22个,后缀“巴、处、达、得、度、儿、法、分子、鬼、汉、化、家、件、匠、角、界、具、率、论、迷、派、品、气、然、热、师、士、式、手、坛、腾、头、性、学、员、者、子、族、主义”共39个。
2003年,曹炜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举出“准前缀”6个和“准后缀”12个,分别是“超、新、多、反、非、零”和“坛、热、感、户、角、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