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7)班研究性学习小组
植物酸碱指示剂 的制备
组长:彭雄超 梁兴永
组员: 梁悦君 陈群健 陈雅清等
指导老师:许杏
研究背景:
酸碱指示剂的产生,方便人类快捷辨别酸碱性溶液。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过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对酸碱溶液进行测试,了解其变色范围,所显颜色。酸碱指示剂最早是从植物花朵遇到酸碱显色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而被提取制成的,对于不同的植物色彩,遇酸碱有何颜色指示呢,我们在选取几种植物花瓣进行研究。
研究意义:
1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
们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变化的,
通过实验测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来了解实
验的变色范围。 2 .pH值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
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中都很重要,通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测定溶液的pH值来研究对各领域的有关作用。 3 、通过实验,提高我们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反应原理:
在植物的花、叶、根、果实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就可用它们的浸出液制作成酸碱指示剂了。制成
的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
变化,利用它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水溶液的酸碱
性。
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下旬至2007年2月上旬):查找资料、确立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对象
2、实验阶段(2007年2月初至2月中旬):测定植物色素在pH试液中的变化
操作步骤:
1.玻璃杯内装大半杯酒精,把花瓣撕碎,放入酒精中,浸泡0.5~1小时。
2.过滤出有色的酒精溶液。
3.把图书纸剪成长的小纸条,泡在上述的酒精溶液约10分钟。
4.取出小纸条,晾干。
5.分别用玻璃棒蘸HCl溶液和NaOH溶液点在所制得的几张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结论:
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得出结论,如月季花、一品红、紫罗兰花、紫荆花等的PH值变化明显,都可以代用酸碱指示剂;迎春花、芦荟、包菜叶等的PH值变化范围不明显,不能代用酸碱指示剂。
讨论与思考:
1.身边还有哪些植物的花瓣或液汁(月季花、菊花、玫瑰花、百日草、桔皮、番薯皮、红萝卜皮等)可制作成酸碱指示剂?
2.哪种植物制作的指示剂的效果更好?
3.如何更快地制作好指示剂?
经验教训: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一路坎坷走来,遭到过很多的实验困难。比方说:开始时我们用碱试验时,其颜色的变化不符合规律。于是,我们猜测其变是否与滴加植物汁液的量有关。经过实践证明:我们配制的碱试液不精确。此后我们立即调整,避免了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出错。通过这次的实践,使我们明白对工作的态度要严谨,工作要 一丝不苟,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也明白了“真理是不断尝试取得的”
老师意见:
梁兴永小组关于《植物酸碱指示剂的植被》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常见的植物花朵进行了研究应用,加深了对化学中用的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在植被和探究中,发现了新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具有一定的使用意义。从他们的认识和思考中,可以发现他们不仅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动手实验、探究的能力。
化学教师:许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