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发酵法年产5万吨乙醇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10)

时间:2025-04-23   来源:未知    
字号:

他人作品,仅供学习参考

2CO + H2→C2H5OH + H2O 3CO + H2→C2H5OH + CO2

由反应式可知。CO与H2的摩尔比应符合化学计量关系,[CO]:[H2]=1:2或1:1。因此实际生产中为使混合气的摩尔比恰好为1:2,可采用向欲转化的烃类中通CO2以调整转化后的产物中的分子比例。即:

3CH4 + 2H2O + CO2 → 4CO + 8H2 从热力学角度看,合成乙醇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比较适宜,但低温下反应速度太慢,为提高反应速度,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然而随着温度的提高,副反应增多并加剧,而且无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来看,温度提高对副反应的生成较乙醇的生成更便利,因此为使反应向主反应方向进行,必须寻找一种选择性高、催化性好的催化剂,这是由CO-H2合成乙醇的关键。 1.4.2发酵法

发酵法采用各种含糖(双糖)、淀粉(多糖)、纤维素(多缩己糖)的农产品,农林业副产物及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水解(即糖化)、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淀粉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发酵生成乙醇。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废醪处理等。 1)淀粉质原料的发酵工艺

乙醇的发酵工艺分为间歇发酵、半连续发酵和连续发酵三种。

①间歇发酵 间歇发酵也称单罐发酵,发酵的全过程在一个发酵罐内完成。根据糖化醪的添加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次加满法。该法是将糖化醪冷却到27-30℃后,送入已经清洗、灭菌的发酵罐中,一次加满,同时加入10%的酒母醪,经60-72h发酵即得到成熟发酵醪。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的优点。但存在初始酵母密度低,发酵除患期延长,初始生长和发酵速度低的缺点。

分次添加法。此法操作时,糖化醪分几批加入发酵罐。一般先打入发酵罐容积约1/3糖化醪,直至加入8%-10%的酒母醪,每隔3-6h左右,加入第二和第三1/3的糖化醪,直至加满容积的90%以上为止。该法的优点是:发酵旺盛,延缓期短,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采用这种方法最好使酵母增殖发酵、糖耗同步,然后及时补充糖化醪。间隔时间不要太短,否则会影响酵母的增殖间隔时间也不易过长否则可能造成原料发酵不彻底,成熟醪残糖过高。

连续添加法。即使酒母醪打入发酵罐中,同时连续添加糖化醪。糖化醪流加速度应根据工厂生产量来定,一般应控制在6-8h内加满几个发酵罐。流加过慢,会延长满灌时间,还可能造成发酵物质的损失。流加过快,则会造成发酵醪中酵母密度小,对杂菌无抑制,可能造成染菌。

分割主发酵醪法。该法是将处于旺盛主发酵阶段的发酵醪分割出1/3-1/2到第二罐,然后两罐同时补加新鲜糖化醪至满罐,继续发酵。放第二罐又处于主发酵阶段时,再次进行分割。该法的前提是发酵醪基本不染菌。它具有节省酵母用量,接种量大,发酵时间短的优点,但易染杂菌,一般不主张采用[3]。

②半连续发酵 半连续发酵时主发酵阶段采用连续发酵,后发酵阶段采用间歇发酵的方法。更具糖化醪流加方式的不同,半连续发酵又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将一组发酵罐连接起来,使前几只发酵罐始终保持主发酵状态。从第三只发酵罐流出的发酵液分别顺次加满其他发酵罐,完成后发酵。应用该方法可节省大量酒母,缩短发酵时间,但必须注意消毒杀菌,防止杂菌污染。

第二种方法是将7-8只发酵罐组成一个罐组,每只发酵之间溢流管连接。生产时,先制备发酵罐提交1/3的酒母,加入第1只发酵罐内,并在保持主发酵状态的前提下流加糖化醪。满罐后,通过溢流管流入第2只罐,当充满1/3体积时,糖化醪改为流加入第2罐,当第2罐加满后,溢流入第3只罐,然后重复第2只罐的操作,直至最后1只罐满罐。

[4]

最后,从罐至末罐逐个顺次将成熟发酵罐送去蒸馏。该法可以节省大量酒母,发酵时间缩短,但每次新发酵周期开始时要制备新的酒母。

发酵法年产5万吨乙醇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