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苏叔阳的相关资料。学生练笔时,也能表达出想念之情,但语言显得过于苍白。在本班执教这一环节,我将作者苏叔阳本身被病魔折磨的事情,凝练成一段简短的文字:自从患癌症以来,苏叔阳就多次手术,但每次他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术后仍然锲而不舍坚持写作,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作品。苏叔阳在抗癌之路行走了十几年,他微笑着将病魔当朋友看待,将痛苦用乐观代替。在结束文本的学习,进行练笔的关键阶段,出示了这段资料,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被文中的刘老师感染,也被作者苏叔阳感动。在作者的身上,学生看到了刘老师坚强的影子,写话训练水到渠成,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在学生笔端流淌。
(三)“阅读”是升华
“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是冰心老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作为教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领孩子爱上课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孩子阅读期待,并推荐出相关的作品,让孩子阅读。应该推荐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紧扣文本作者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孩子课后阅读。
如学习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作者金波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片段,将學生的心灵牢牢吸引。一部童话长篇新作《追踪小绿人》,经过老师的推荐,顺理成章地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课外读物。学习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教师几句简单的介绍,就能使学生爱上《呼兰河传》。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思想、灵魂的独白与升华,都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特殊背景下真实的情感表达。只有深入到文本作者内心深处的阅读,才能真正地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才能真正领悟文本所表达的真实内涵,这样的阅读才最有价值。阅读教学应该从更多的视角去关注文本作者,把文本与作者密切地统一起来,阅读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殷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