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高中教师暑期研修物理专题
磨刀不误砍柴功。实际上探究式学习并不排斥学习知识点,只是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可以不这么直接,不这么传统。所谓传统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学习其实可以有很多方式。
廖:作为中科院院士,您是怎么学习物理的?
张泽院士:我主要靠自学,否则这个门槛是跨不过去的。目前的教学把一些枝节东西过分强化,注意的是“末”,而注意“本”的比较少,比如速度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怎么样,势能、动能、机械能这些大的概念的内涵。这方面中国学生比较差,国外学生非常强。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枝”,很细节的东西上,我觉得教育在这个方面应该改一改。因为做物理,真正有帮助的往往是大的概念。如果只是大量做题,对计算能力没什么帮助,只能让学生厌倦。所以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的改革,也不仅仅是教育的改革,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思想上的解放。
廖:针对教学或者专业成长,您对中学物理教师有什么建议?
张泽院士:第一是敬业、爱学生、爱专业,爱自己的职业,这点非常重要,其他东西都是派生出来的。喜欢之后,才会去享受教物理的过程,体会物理学的奥秘,思考怎么让学生懂,怎么把物理教活,怎么把课程和生活实践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派生出来的。
廖:目前,不少老师或领导都有困惑:一方面要提高升学率,另一方面仍希望中学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发挥作用,您认为这两方面怎么协调?
张泽院士:这两方面不应该矛盾!很多孩子,喜欢一门课很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态度,如果老师很好,他会感召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老师个人的魅力很重要。有些东西不是非此即彼,实际是密切相连的。如果使学生对学科真正感兴趣了,无论是高考,还是将来成人,做任何职业,都会更成功。因为他形成了一套思维模式,具有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等。
廖:现在老师工作量太大,对应大的班级,大的教室,大的上课频率,应试的压力太大,您觉得怎样才能缓和这样的矛盾?
张泽院士:现在的招生量已经比较大,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实现教育的公平,淡化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在德国柏林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现在的学生第一要上大学,第二要上“一本”,进了“一本”要上“985”学校,“211”不行要上“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