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郭文渊/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 医疗救助制度自从建立以来,在保障贫困群体健康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及其基本内容,结合我国2005年至2009年医疗救助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医疗救助 贫困群体 建议
一、引言
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上支持,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群体中因病而又无经济能力进行就救治的群体,或因支付医疗费用数额庞大而陷入困境的群体,实施的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有了一定发展,但尚无行政立法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全国也无城乡统一的医疗救助计划。大多数省份、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贫困群体进行医疗救助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在救助标准、水平、资金投入及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救助事业有了一定发展,这个时期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省份开始实施了医疗救助职能,如北京市和山东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医疗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医疗等方面的社会救助政策。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农村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并明确了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实施以大病补偿为主,以及对贫困家庭参加合作医疗给予资金补助的救助形式。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对农村医疗救助的目标和原则、医疗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服务提供、纠正制度的管理、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细化。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用2年的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
由于我国二元城乡经济结构,医疗救助制度分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也逐步日趋完善,供养和补助标准水平持续提高。按照现行的医疗救助政策,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城镇“三无”人员;(3)农村“五保”户;(4)重度残疾对象;(5)特困精神病人;(6) 慢性病对象以及规定的其它需要救助的对象。医疗救助标准是各地根据财政收入状况,按照“广覆盖,低标准”原则,进行救助,并设置了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救助病种范围,主要以大病救助、常见病救助、二者均救助的模式。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保障待遇主要是提供服务与现金救助相结合的方式。 救助程序是须经过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实行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市)评议,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在国家民政部门的大力努力下,我国对于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和医疗救助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救助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国家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
396 《中国商界》2010年7月总第202
期
全国城市约有2347.7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27.8元,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年累计支出低保资金4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国农村约有4759.3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0.8元,人均补助为64元,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4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2%。
2005年以来,救助城市贫困群体的数量由2005年的51.9万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417.2万人次,2009年的救助数量约为2005年的8倍;救助农村贫困群体的数量由2005年的304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4378.2万人次,2009年的救助数量约为2005年的6.36倍。从救助贫困群体的总数来看,由2005年的救助人口数量的355.9万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4795.4万人次,2009年救助总数约为2005年的13.5倍。如表一所示。
表一:2005—2009年医疗救助人数统计 单位:万人次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医疗救助人次 51.9 145.5 442 513 417.2 农村医疗救助人次 304 286.8 2896 948.1 688.4 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 984.4 2517.3 2786.1 3689.8 合 计 355.9
1416.7
5855.3
4247.2
4795.4
数据来源:民政部《2005—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方面不断增加,2005年,国家民政部门投入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总数为8.9亿元;到了2009年,国家投入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为35.3亿元,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为58.6亿元,当年共投入医疗救助资金93.9亿元,与2005年的投入总额相比较,5年期间大约翻了10.5倍。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5—2009年贫困群体医疗救助金额统计 单位:亿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医疗救助金额 3.2 5.1 14.4 23.5 35.3 农村医疗救助金额 5.7 8.9 28.1 35.8 58.6 合 计 8.9
14
24.5
59.3
93.9
数据来源:民政部《2005—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但是,由于我国贫困群体中需要救助的基数较大,以及救助资金有限等因素,贫困群体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全国人均水平起伏较大,整体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其中,2005年人均救助水平为250元,2006年人均救助水平为98.8元,2007年人均救助水平为41.8元,2008年人均救助水平为139.6元,2009年人均救助水平为195.8元。农村医疗救助平均水平与城市医疗救助的平均水平差异也较大,除2005年外,2006年至2009年期间,城市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平均水平是农村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水平的5—6倍不等。
如表三所示。
表三:2005年—2009年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平均水平 单位: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医疗救助平均水平 617 350.5 325.8 458 846 农村医疗救助平均水平 187.5 70 51.9 95.9 133.8 全国平均水平
250
98.8
41.8
139.6
195.8
注:根据民政部2005年—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得出
总的来说,自从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医疗救助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法》立法缺失
社会救助
《申报》分类广告的启示
屈慧君/河南警察学院
【摘 要】 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经过近90年漫长的发展,其地位不断凸显,而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却遭遇被围之困。《申报》在报纸分类广告发展的早期,其关于分类广告经营理念、经营活动的有益尝试,仍值得现代报纸学习和借鉴。本文将结合特定社会背景谈《申报》分类广告兴起、发展的原因、特点,讨论《申报》分类广告在经营策略上给现代报纸留下的宝贵财富。【关键词】 申报 分类广告 经营策略
所谓报纸分类广告,是指在报纸广告专栏上以主题归类、分栏列出的形式出现的篇幅短小的广告,内容上以招聘、租赁、招生培训、家政、出售、婚庆礼仪等服务和促销信息为主,是一个有关销售、服务或活动信息的“百货大超市”,其特点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小,价格低,排布集中。分类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结果。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经过近90年漫长的发展,其地位不断凸显,而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却遭遇被围之困。《申报》在报纸分类广告发展的早期,其关于分类广告经营理念、经营活动的有益尝试,仍值得现代报纸学习和借目前,我国还无相关的法律保障医疗救助有效运行。综观国外,大部分国家都是以立法作为医疗救助依据和保障。如英国于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该法包括对穷人的医疗救济和医疗服务。为了使英国更多的贫困病人得到及时救助,英国政府在1885年又颁布了《医疗救助法》。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给州拨款用于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还给贫困母亲、儿童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援助。1965年,将医疗照顾和医疗救助增加到社会保障法中。1924年,德国于制定了关于救济义务的法令,1962年前联邦德国颁布了《联邦社会救助法》,90年代初东西德合并后,基本上继续实行该法。日本于1932年颁布《救助法》,救助的项目包括:生活、医疗、教育、住宅、分娩、谋生、安葬等七项救助。
(二)医疗救助制度设计存在问题1.覆盖面不够宽
医疗救助作为是一种低层次的以减免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形式,能够保障贫困人群的健康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我们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却无法得到医疗救助,特别是低收入流动群体。如农民工群体,他们没有城镇居民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群体缺乏医疗保险,所以他们很难得到城市医疗救助,另他们又远离农村在城镇生活和生产,而农村的救助水平有限并且很低。所以,他们被排除到医疗救助体系之外。
2.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设计
起付线的实际使得贫困群体的救助受到限制,贫困群体在接受医疗救助前,必须自己支付医疗费用。根据民政部最低保障司2006年监测报告,全国农村医疗救助平均起付线为637 元,中部地区平均起付线为800 多元,也有个别省份的起付线超过了1000 元,有的甚至超过了2000 元。这对于收入很低的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承担。另外封顶线也使贫困群体很难从医疗救助中获益,因为封顶线将救助压缩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往往贫困群体在大病中的医疗费用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对他们来说救助效果是微乎其微。
3.救助的病种范围较小
医疗救助中病种范围的划分和限制,使得贫困群体患病病种不在医疗救助的病种范围内,他们就很难得到救助,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而往往患有这些病的困难群体数量庞大,正是需要救助的范围。贫困群体也往往会基于医疗成本的考虑和申请程序的复杂性和难度,会选择放弃治疗。
4.定点医院设计
政府在指定定点医院救助贫困群体时,实际上将部分需要得到救助困难群体排除在外。如定点医院无患者所需要的专科,患者选
鉴。本文将结合特定社会背景谈《申报》分类广告兴起、发展的原因、特点,讨论《申报》分类广告在经营策略上给现代报纸留下的宝贵财富。
一、报纸分类广告遭围之困
我国最早的报纸分类广告,出现于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的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著名的商业报纸《申报》增设《本埠增刊》,首刊分类广告,这是报纸广告经营适应经济发展的自觉行动,也是报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但经过近90年漫长的发展,报纸分类广告遍地开花,其重要地位尤其是抵御经济风险的地位不断张择其他医院时就很难甚至很难得到救助。除此之外,定点医院的医治费用也相对较高,导致贫困群体越来越贫。
5.救助时间设计
医后救助模式,使很多贫困群体难以得到及时救治。(二)医疗救助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矛盾
首先,医疗救助资金不足阻碍了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2009年,医疗救助的资金总量约为93.9亿,城市35.3亿,农村58.6亿,人均为195.8元。显然,对于他们庞大的医疗费用开支总量来说,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尤其在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配套的医疗救助资金不足甚至不到位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些偏远地区不发达地区,本来就财政紧张,就更不可能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加大投入。其次,对于贫困群体的城乡水平差距大,救助水平低。2009年,农村贫困群体的人均救助水平为133.8元,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水平为846元,当他们真正患病时,这点救助资金与高额的医疗费用相比他们只能是望医却步,放弃治疗。第三,医疗费用价格上涨,也使得医疗救助费用增加。
(三)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项目不相符
目前,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还不能很好的衔接、门诊费用一般还得自己承担。所以,贫困群体在就诊时,住院医疗救助应该不限病种,只要救助对象患病需住院治疗且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目录即可享受救助。
(四)医疗救助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医疗救助的管理主体应该是民政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相配合。但是现实中,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往往不够及时,往往出现资金不能够按时到位,数据平台不能够通畅共享等问题,导致医疗就诊延误。其次,由于对医疗救助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群体很容易将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混淆。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05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民政部.2005,7.[2]民政部.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民政部.2007,11.[3]民政部.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民政部.2008,1.[4]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民政部.2009,3.[5]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民政部.2010,3.[6]国家统计局.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7]乐章.社会救助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1)
[8]钟仁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1)[9]陶成文.我国医疗救助粗在的问题与政策对策[J].学术交流,2003,5.[10]刘芳.从医疗救助制度的本质看医疗救助政策的设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中国商界》2010年7月总第202
期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