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提高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途径_李礼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未知    
字号: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政法论坛

2008.01(下)

提高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途径李礼李超民摘要在行政管理中,行政领导者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决定着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和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水平。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领导者如果能把用人艺术运用自如,充分协调组织内部的成员关系,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就能为顺利的实现行政活动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本文针对行政领导者应该如何提高用人艺术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词行政领导者用人艺术途径提高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 A行政领导者,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指挥者,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作用发挥的大小,工作成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用人,往往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因此,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用人艺术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谓行政领导用人艺术,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实践中的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用人技巧。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行政领导者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就是两条,即决策和用人。决策方案的实施和决策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人才,因此,行政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讲究用人艺术,选用好有才能的人才,对于保证行政领导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关键。“要使决策付诸实施,必须对组织群体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将其安排到最合适位置上,使职得其人,人尽其才,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①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8)01-174-03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真正解放思想,彻底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责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关键是要选用一大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搞四个现代化就会变成

一句空话。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与其说是资本不足,不如说是人才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方面人才不足,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由于使用不当,被大量浪费。所以,科学地、合理地使用好各种人才,是完成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实现 21世纪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二、提高现代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途径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才能的基础上,在履行行政职能时,在进行行政领导过程中形成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想提高领导者的用人艺术也必须循序渐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途径: (一)“人才”更新观念、创新用人方法行政领导用人艺术源于人们对行政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指导。面对同样的人和同样的环境,由于行政领导者的"思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用人艺术效果。因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接班人,是关系到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行政领导者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转变观念,变革思维方式就难当此重任。 1.人才”“观念要更新。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用人上怕冒风险,势必会影响用人艺术质量,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将成为锻炼、评价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不会存在常胜将军。只有坚持标准,不惧风险、大胆破格,才能使那些优秀人才不失时机的得到选用,如果四平八稳,就不可能更深层次的发掘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和

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孙中山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人对于领导事业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选人用人,就能保证事业的兴旺发达;反之,不重视人才或者用错了人,必然使事业遭受损失甚至导致失败。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会用人。他曾经说过: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项羽虽然兵多将广,势力强大,

却由于不善用人,最终败在了刘邦手中。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也证明,领导者能否科学用人,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O的今天,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作者简介:李礼,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李超民,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族理论专业。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2 0 08 .01(下)其他资源一样,其开发、使用在客观上必然讲求效益,既要用其所长,又应充分发挥人才最佳效能。用人要讲求实效,在其精力旺盛、雄心勃勃时使用,易于充分施展才华,贡献才智;相反,"台阶意识"、"论资排辈"就会使大批优秀人才不可能脱颖而出。 2.领导者用人也要“疑”俗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现代社,会由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却不得不“用人也疑”当然,了。这并不是对职员人格的怀疑,而是因为:1) (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中的。一个员工也许以前能胜任其岗位,但不可能永远是目前的岗位的最佳人选,但却能在别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如果不能适时调整其岗位,领导者就未做到“人尽其才” 2);多变的环境使我们不能保证每一 (个职员都能胜任称职,考核与监督会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这才真正体现了对人才的呵护与爱惜;3) (人才应是与时俱进的,员工目前或者是一个人才,但不能保证永远都是人才,知识老化是人才成长最大的致命伤。 3.用人渠道要多。用人渠道多,有利于广纳人才。用人渠道畅通,才能确保人才源源而来;只有突破主观思想认识上的影响,充分发扬民主,借助群众的智慧,听取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意见,“去粗取精、经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深化对人才的认识,提高识人的准确性,拓宽视觉范围。目前虽说是领导负责制,但领导的选用人的视觉同人民群众相比,就会显得很窄,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潜藏在群众中的人才挖掘出来。对人才认识应力求做到把握信息准确,准确的信息可以为我们识别真才与伪才、大才与小才、将才与帅才、专才与全才,提供有力的依据。 4.用人政策要活。行政领导用人艺术要时常体现一个“活”字上。选用人才要活;解聘庸才要活;考查人才方式要活;评议人才要活;人才交流

要活,不能搞程式化。考查人才方式要活,是指考查的内容、考查的形式、考查的场所等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评议人才活,是指评议要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意见作为检查干部的依据。人才交流要活,指人才可以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已往用人时的条条框框,使人才合理使用。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自立为立人之始,自助为助人之基。行政领导者要不断学习知识理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管理素质。用人艺术往往是领导者某方面知识在行政领导中的应用的结果,所以领导者逻辑、心理、文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能给用人艺术一启发。用人艺术对领导者来说,他的思想观念、行为倾向、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能力都要求更高。如果领导者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而且不具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那么也就谈不上在用人上有无艺术了。所以,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以指导行政领导活动,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三)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用人艺术的优良遗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历代的一些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很讲究领导艺术,注重选拔和使用人才,并

政法论坛重视人才在历史上的栋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科学经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相继走上领导岗位,领导科学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日臻完善,不断走向成熟。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行政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家的领导科学经验,吸取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行政领导提高用人艺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综观中国古今领导科学的发展史,值得行政领导者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治国以人才为本”关于的思想。古人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它说明了古代政治家注重用人,人才是创业之本、治国之本的思想。中国有句古语:昌士者富,“失士者亡,又说,”“得才兴邦,得才兴业”。唐太宗李世民是杰出的封建君王,治国成就赫赫,在他的身上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总结说,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用人:第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看到别人的才能,好象就是自己的才能;第二,

用人所长,避免其短;第三,敬重贤良,原谅犯错误的人;第四,褒奖正直,从不黜责出去一人。唐太宗深知人才的价值,在治国的过程中,正是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才实现了"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显赫的一页。中国自古凡有成就的政治家,无一例外地在治国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留下了宝贵的领导科学遗产。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关于和的思想。自从有阶级的社会产生以来,统治阶级在用人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一种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种是“任人唯亲”的路线。这两种用人路线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我国古代大量事实证明:凡是推行“任人唯贤”路线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兴旺发达;而推行“任人唯亲”路线的,国家和民族就会衰弱危亡。我国历代的有识之士把举贤、让贤作为一种美德,因此,在用人上他们都主张“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更多的是推行“任人唯亲”的路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尽管如此,古代的有识之士在用人标准上的论述,对今天的行政领导者仍然有借鉴作用。 3.“知人善任”关于的思想。如何知人识人,在我国古今领导科学中,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具体的方法。我国古代早就懂得这样的用人之道。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鲁仲连就曾说过:让猿猴离开树木跳“到水中,当然不如鱼鳖;要论钻墙跳房,老虎不如狐狸;让勇士抛掉宝剑去拿锄头,必然不如农夫。因此,如果对人去其所长,用其所短,那连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一无成就。我国古代还有一则”“西邻五子”的寓言,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儿子,五子中除一个朴实、一个聪明之外,其余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跛子、一个是驼子。由于西邻注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叫朴实的种田,聪明的经商,盲人算卦,跛足搓麻,驼背纺线,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使五人均无衣食之忧。 4.“新老人才参用”关于的思想。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代表的用人的战略思想。朱元璋把选人用人看作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不仅提出了“选贤任才,立国之本”的思想,而且提出了破格提拔、老少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政法论坛参用的思想。他说:“朝延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资格者为常流设耳,若有贤才,岂拘常例?”他说这些话后,“一下子就超擢者九十五人”。在谈到新老人才交替和参用的问题时,“郡县官

年五十以上者,他说:虽练达政事,而精力既衰。官令有司选民向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避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待老者休致而少者己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时,”他对不同年龄者也作了妥善安排:“年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者,置翰林以备顾问。四十以上六十以下者,于六部及布、按两司用之。朱元璋关于新老”“参用”的思想和一些规定,正是他用人之道,为政精明的表现,很值得现代行政领导者借鉴和学习。 (四)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用人规律,提高领导用人艺术的能力行政领导用人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也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它是以行政领导者用人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产物,是千百次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只有置身于实践活动之中,才能有很快的提高。这是因为知识、思维素质固然重要,但只有在知识、思维服务于实践、转化为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才能变为活生生的用人艺术。 1.行政领导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常言道:“熟能生巧”所谓行政领导者用人艺术也就是一种用人技巧。只有反。复参加实践,熟悉有关识人、用人、选人中的原则、特点和方法、步骤,才注释:①荣仕星.论领导者责任.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10.

2008.01(下)能遵循规律性,做到应用自如。离开了实践,用人艺术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行政领导用人艺术也并非是在实践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人们自觉地锤炼和培养,只有用心体会,用脑思考,及时正确总结经验,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注重加强干部管理。干部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一个识别、培养、锻炼、提高的过程。近年来,现职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注重把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贯彻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创造条件,促使干部尽快成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综上所述,用人艺术,是一门复杂精细的科学,需要领导者的高度领导艺术,需要领导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艺术已经成为领导者磨练内功、改善经营、不断增强内部活力和外部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2]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3]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4]荣仕星

.领导干部协调艺术论.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5]肖陆军.论行政领导艺术.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1).[6]张荣华.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赤峰学院学报. 2005(6).[7]程爱娣.管理者应重视的几项领导艺术.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4).

(上接第 169页)但一旦出现,它们又积极干预人间世事。总的来说,它们不是使观众陷入精神麻醉状态,而是使观众更清醒,更能分辨是非曲直。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正义伸张的渴求,“青天””对的褒扬和期盼正是基于此。正如余秋雨的评论,现实的正义诉求因无法满足而借戏剧之名来表达,而对是非曲直的分辨却从不曾停止。压迫的环境消失了,但这种正义观念被保留下来了。在当今社会一样渴望“青天”所代表的正义,而这种正义更直观的表现为一种简单、分明的是与非的价值判断。所谓“缠讼”信访”、“问题的发生,有一部分正是基于中国传统观念正义观 (实体正义)的结果。因此,即便实用主义被搬到中国,强有力的正义理念也不会允许弃正义而就效率,辩诉交易制度必然与实体正义要求狭路相逢。“青天”情结的另一方面,可能对公权力提出另一个要求。即权力的可不交易性。辩诉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与被告人达成的一项契约,而在普通民众看来,这就是一项买卖,虽然不是以金钱为对价,但是一切交换性行为在权力领域都是中国民众难以容忍的。⒉民众的传统刑罚观——从复仇现象分析中国传统刑罚观,刑罚是一种工具,在商鞅那里刑罚就是“禁邪”的工具。⑥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刑罚是以一种威吓的姿态实现其禁邪的目的。而从民众出发,刑罚加之于犯罪者,乃是一种报复 (报应)。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复仇的记载,其中有许多是在国家没有对犯罪者施行其所满意的刑罚而带来的后果。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写道:法律机构发达以后,“生杀予夺之权被国家收回,私人便不再有擅自杀人的权利,杀人便成为犯罪的行为,须受国法的制裁。……复仇自与国法不相容,而逐渐被禁止了。”“不过复仇的习惯久已深入人心,所以一时不易禁止,不时三令五申,仍不能根绝此习。”“当时一般人的心理都以手刃仇人为快,不但国法未伸,誓必报复,即已伏法,亦不甘心。许多悲壮激昂的故事都是亲杀仇人以头或心肝祭灵痛

哭而去的情节所演成的。复仇现象屡见不鲜,”虽为古代律法所不容,却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甚至司法官员乃至当朝皇帝的赞许、同情。“法

律与人情之冲突,更可看出复仇主义之深入人心,牢不可破。尽管”古代复仇深受的孝义观念的影响。但除去这种孝义责任,却反映出一种朴实的报应观。尽管孝义观念在当代已经不足以让人们不顾法律的规定而私行报复之事,“孝”但是“义”理念转化为一种普遍的情感认同。即亲友受到侵害则需为其讨回公道,在当代之途径乃是诉诸法律,倘若法律无法满足这种补偿效果,那么这种情绪的缺失就可能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即被害人之亲友采取过激手段以获得其期待的效果。除此之外,报应观同样根植于一般社会成员的心中,辩诉交易中以轻罪 (刑)控告代替重罪 (刑)控告的行为,可能引发整个社会群体的不满,使司法审判丧失威信。注释:①龙宗智,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 1期.②法律文化这一概念含义众多,但归纳起来无论是表层、中层、深层结构论还是表层、深层结构论者,都将法律文化分为了表层的即物质性或制度性内容和深层的即精神性内容。具体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等诸方面。武树臣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2-33页.第③李学军.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版. 350页.第④何家弘.中美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年版. 93页.第⑤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181-183页.第⑥《商君书 算地》刑者所以禁邪也。:“”参考文献:[1]杨万正.辩诉交易问题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2]何家弘.论美国检察制度的特色.外国法译评. 1995(4).[3]盛宁.传统与现状:对美国实用主义的再审视.美国研究. 1995(4).[4]王岩.“美国精神”从到实用主义——兼论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 社会科学版) 1998(2). .[5]李祥林.戏剧中的“包公戏”及其文化心理.黄梅戏艺术. 2005(4).[6]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提高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途径_李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