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重庆近代建筑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_刘川(4)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纯厚,质量不高,也多半是砖木或混和结构,但却流露出一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3.官邸建筑。由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移至重庆,大批的政府要员、军阀、买办、地主等达官贵人也云集陪都,他们大肆地修建公馆。这些建筑虽然量不大,但做工考究,与当时的普通民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建筑风格上有的模仿外国近代小住宅形式,有的还有地方建筑特点。如蒋介石的林园官邸,于1939年在歌乐山上建成,1、2号楼分别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图12),是颇具国际风格的小别墅。而蒋介石的另一别墅是在黄山主峰的云岫楼,二楼一底,砖木结构,却是传统的民居风格。座落在附近的宋美龄住的“松厅”及宋庆龄住的“松籁阁”也都是民居风格。此外还有象宋子文住宅、汤子敬公馆及四川军阀白驹(道成)的香山别墅(白公馆)等一大批小住宅,都是具有代表性、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这反映当时建筑的多元性。

五、抗战后到解放前——“精神堡垒”与“建设草案”(1946~1949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重庆仍为陪都及

直辖市。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决定在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原“精神堡垒”基础上修建一座抗战胜利纪功碑。该碑于1947年10月10日落成。碑高28m,为钢筋混凝土八角柱平面,内

设旋梯。解放以后,被改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今解放

碑)。1947年7月,重庆市制定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拟定出交通、港口、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市政建设、公共绿化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近期规划,是重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总体规划,它对重庆八年抗战的自发发展进行了一次总结,对重庆以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可由于受当时局势的影响,这一“建设草案”基本上未能实现。

参考书目

〔1〕、〔2〕民国,向楚主编,巴县县志办注《巴县志选注》第705页,重庆出版社。

〔3〕四川省巴县志编委,《巴县志》,重庆出版社。

〔4〕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第20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5〕赵国文《中国近代建筑史论》,《建筑师》28期第72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杨嵩林、张复合等《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重庆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建筑师》28期第87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收稿时间:1999年3月〕

重庆近代建筑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_刘川(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