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视 点COLUMNS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余丽霞
摘 要: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1980年后的
中国证券市场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和起步期、快速发展期、规范调整和改革深化期,对每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 快速发展 震荡调整 股权分置
中
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缩影,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
银行为吸收华人股份发行了中国境内第一张股票;1872年,由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第一张中国企业股票;第一张债券,是清政府为筹措军费而于1894年发行的;1869年,上海出现了零星的外国公司股票交易;1891年,外商组织了中国境内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股份公所;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主要交易政府债券、铁路债券和公司股票;1916年,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证券交易所——汉口证券交易所开业。此后,华商证券交易所相继在北京、上海(如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天津、四明(宁波)、青岛、重庆等地成立并正式开业;上海在1882~1887年、1910年、1921年,还出现过三次股票买卖高潮[1],并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远东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政府利用国债市场筹措了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这一时期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8年,发行了期限为1~5年、总额为1.48亿分(按1949年底物价计算,每“分”约合当时的人民币1.2万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期限为1~10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两种国债均不能流通;第二阶段是1959~1978年,全国性的公债停止发行,1968年底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全部还
清,中国进入“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无债时代”,但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2]。
建国初期的股票发行和流通,历史稍早,但存续时间不长。第一次股票发行是1949年10月1日发行的“上海恒丰毛绒”股款收据;同年10月10日,“沁源县信用合作社粮食股票”发行;1950年5月,福建省宁化县合作社还发行了印有毛泽东头像的股票;5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形式多样的合作社股票,随人民公社的成立和城市集体经济的建立而消失;公私合营时期和平赎买(“定股定息”)私营工商业所划定的许多私股,因1966年8月停止支付股息而实际消亡。新中国对证券交易实行限制利用的政策,在先后接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天津证券交易所于1949年6月1日成立;1950年2月1日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其中,天津交易所的经纪人有39家,总计资本845万元;北京证券交易所经审查合格的法人经纪人有5家,个人经纪人有17家,交易启新洋灰、开滦矿务等近10种公司股票[3]。由于交易量极度萎缩,经纪人严重亏损,1952年7月、10月,这两家交易所先后宣告停业。津京证券交易所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们不仅在吸收游资、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行业的整合,改善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使上市公司日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增强了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改善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提高了其运作水平。与这些成就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引领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许多变革:它带动了股份制公司在中国的普及,推动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中国经济社会的确立,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信用体制的逐步建立。证券市场开始走入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财富效应初步显现,理财文化悄然兴起。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证券市场
(一)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中国证券的历史,或许能追溯到乾隆44年(1779年)四川自贡自流井诞生的“同盛井约”。该契约“从内容上看,符合股份制特征,与现代意义上的股票有相似之处”(厉以宁)。1864年,汇丰
总第338期■西南金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