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视 点COLUMN
S
会。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36个派出机构,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工国际上市,标志着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截至2008年10月底,沪深两市A股中共有1585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占应改革公司的98%,还有33家公司未股改。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大力推进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独立存管、对证券公
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并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从而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震荡调整1999年的5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搞活市场六项政策”。这一信息透露到市场,5月19日上证指数一改颓势,上涨4.64%,虽然这一单日涨幅并不足挂齿,但是它成为随后上证指数扶摇直上的起点。这轮牛市经历几次调整,一直延续到2001年。从2001年开始,市场步入持续四年的调整阶段:股票指数大幅下挫;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难度加大、周期变长;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到2005年全行业连续四年总体亏损。从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的历史最高点2245.44点,到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点,上证综合指数跌破1000点。而这次牛市止步的直接诱因,则触及中国股市的天生痼疾——股权分置 。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又被称为“国九条”),充分肯定了我国资本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提出了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关政策,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中国股市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文献之一。“国九条”确立了尊重市场规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基本原则,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后的全流通第一股中
总第338期■西南金融
图1 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走势图 (1999年1月~2008年10月底)
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调整和改革深化(1999年~2008年)
司全面实行净资本管理,适时推出投资者保护基金、加快风险券商处置进度,基本完成高风险券商处置工作,若干长期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股市的基础制度在改变,而行情对这一改变的反应极为猛烈。2006年迎来自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最壮观的牛市,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为89403.9亿元,全年涨幅居全球第一。2007年10月16日冲高到6124.04点,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位相比,上涨了五倍多,所用时间仅仅2年4个月,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一大奇观。短时间内的快速上涨使中国股市积累了大量的泡沫,而此时“大小非解禁”的威力显露出来,再加上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风波的影响,使经济衰退的预期动摇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上证指数开始下跌。2008年10月28日,沪综指创出了这一轮的新低1664.93点,股指在1年的时间内暴跌70%多(见图1),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特点再次显露出来。
(二)证券市场的改革深化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深化措施: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权证等创新品种,交易机制、交易技术也不断完善; 2004年6月1日,
酝酿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2004年8月和200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证券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进一步夯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基础;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的成立将有力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对健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在这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特
图2 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化 (1999年~2007年)
图3 1999年~2007年股票市值与GDP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统计年鉴整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