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中学语文 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 精华整理版
着重理清隆中对策的思路,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悉心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及确立: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隆中对策,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
六、说教学方法:
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文献法:我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全面了解背景资料,更深刻地理解文意。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3、探究讨论法:让学生评价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以及评价诸葛亮。教具准备:我绘制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隆中对的历史背景。一段多媒体视频资料(《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断。)在课时安排上,本文是一篇古文,学生学习起来可能相对比较困难,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的时间相对要比较长,但考虑到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七、说教学设计:
1导语设计,因为《隆中对》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要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在人物生活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人物。所以我采用了背景资料导入法,既可以节省时间,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我绘制了一幅东汉末年天下形势图,配合挂图,介绍背景资料:(挂图)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汉末的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此时群雄逐鹿,豪杰并起。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200)中击败了占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孙权经过父兄和自己的三世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荆州地区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益州地区属于刘璋的势力范围。此外,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汉中(今陕西南部)的张鲁和凉州 (今甘肃)的马腾、韩遂等人。身为汉室宗亲、帝室之胄的刘备有兴复汉室之心,却无定国安邦之策。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恭请诸葛亮,向诸葛亮询问兴复汉室的大计,诸葛亮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3课《隆中对》,聆听那场君臣之间的睿智对话。 (教师板书文题和作者:23 隆中对 陈寿)。
2资料助读,首先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一下隆中对的大概内容。其次,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诸葛亮的相关资料,最后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1)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除著作郎。主要著作有《三国志》。(2)《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其次是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停顿,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最后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总体印象,概述文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读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或齐读,或默读,将生字词意义,疑难语句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个别示范等多种形式并举,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
4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按照先读后译的步骤,就疑难词句研究探讨。教师巡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在字词句方面,主要是5点,一是通假字,二是一字多义,三是古今异义,四是词类活用,五是文言特殊句式。本课中有两个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古今异义:比如: 孤不度德量力(王侯自称;今义:孤独)一词多义:比如谓字,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 说)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和壶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竹筐装着,用水壶盛着。)特殊句式:比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注意: 者 也。)文言判断句式。
5思读课文,探究交流:首先理清全文思路。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有两种分法:一是三分法:即隆中对前,隆中对时,隆中对后。二是四分法:第一部分(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2段),徐庶荐诸葛;第三部分(3、4、5段)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6段),刘备器重诸葛亮。这两种分法都是合理的。其次教师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问题是: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最后教师点拨:隆中对策的核心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6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利用教学挂图来分析诸葛亮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会诸葛亮的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帮助学生背诵课文。诸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孙权:曹操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所以“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而“其主不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