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Vol.20No.2检验检疫学刊JOURNALOFINSPECTIONANDQUARANTINE
有3份检出阳性,假阳性率为3.37%。两者符合率为86.5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ELISA
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健康人血清,结果假
阳性率为3.2%(11/347),以上实验说明人群对WNV有一定的免疫水平,用ELISA、间接免疫荧光
合计
胶体金
阳性阴性合计
134
阳性
97786
阴性
108090
法等血清学检测法检测WNV抗体,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本实验选用Focus公司的WestNileVirusIgGELISA试剂盒做为对照,比较自行研制的胶体金试纸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对试剂盒中阳性血清的检测实验中,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效价比ELISA低一个滴度,特异性实验中,在检测89份阴性血清中,用试纸条检测的假阳性率为10.11%,略高于ELISA。
,但由
4 讨论
本研究是以纯化的WNVNS1抗原为基础,将免疫层析方法的快速简便性与双抗原夹心方法不受检测抗体种类和第二抗体种属限制的通用性结合,建立的用于现场快速检测WNV感染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抗体血清不受血清种属来源的限制,与间接法比较不需要制备第二抗体,模动物宿主血清学调查;IgMWNV感染的。
随着人们对黄病毒科病毒的不断认识,黄病毒科病毒的NS1蛋白做为一种重要的非结构蛋白日
[2]
益受到关注,Schlesinger首先证明,用NS1蛋白免疫小鼠、恒河猴等动物,然后用致死量的病毒皮下攻击,被免疫的动物可以幸存,而未被免疫的动物全部死亡。已有研究表明,NS1蛋白具有多种T、B细胞抗原表位,能够诱发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发现在黄病毒科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清中存在高水平循环的NS1抗原和NS1特异抗体,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NS1的抗原抗体诊断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WNV抗体的检测主要采用ELISA法,包括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IgM和间接ELISA法检测IgG,目前Focus公司和PANBIO公司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已经上市,其中,Focus公司是使用重组的WNV蛋白做为包被抗原,而PANBIO公司是使用黄病毒(1,2,3,4型登革病毒)抗原包被,用以检测所有黄病毒属病毒的IgG抗[3][4][5]
体。因此,Malan和Tilley分别对这两种试剂盒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PANBIO公司的试剂盒更灵敏,而Focus公司的产品更特异。研究者曾用Focus公司的该试剂盒检测过476份非黄病毒感染的血清,结果有46份出现阳性,假阳性率
[6]
为9.7%,张久松等用WNV感染细胞,制成抗原
,获得WNV阳,尽管我们研制的试纸条与纸条可以检出WNV阳性血清,并具有较一致的特异性,但更科学的试纸条评价结果还有待于更大的阳性样本的数据补充。总体而言,由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快速简便,不需要大型仪器的优点,本实验建立的WNV抗体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条为进一步用于口岸现场等需要快速诊断WNV感染提供了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单爱兰.WNV病流行现状及控制[J].口岸卫生控制,2003,8
(3):37~40.
[2] SchlesingerJJ,BrandrissMW,WalshEE.Protectionagainst
17Dyellowfeverencephalitisinmicebypassivetransferofmono2clonalantibodiestothenonstructuralglycoproteingp48andbyac2tiveimmunizationwithgp48[J].JImmunol,1985,135(4):2805
~2809.
[3] 何竞,张贺秋.WNV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室检测[J] 军事医
学科学院院刊,2007,31(1):78~82.
[4] MalanAK,MartinsTB,HillHR,etal.Evaluationsofcommer2
cialWestNilevirusimmunoglobulinG(IgG)andIgMenzymeim2munoassaysshowthevalueofcontinuousvalidation[J].JClinMi2crobiol,2004,42(2):727~733.
[5] TilleyPA,WalleR,ChowA,etal.Clinicalutilityofcommercial
enzymeimmunoassaysduringtheinauguralseasonofWestNilevi2rusactivity,Alberta,Canada[J].JClinMicrobiol,2005,43(9):4691~4695.
[6] 张久松,张泮河,詹琳,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WNV抗体检
测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6),476~47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