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完善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的政策建议
银 行 牌 照 管 理 研 究
――兼谈完善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的政策建议
厦门银监局课题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福建省厦门市,361004)
内容摘要:当前,在利率非市场化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竞争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显,银行监管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准入压力。本课题通过对现有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检讨,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银行牌照管理(市场准入)方面的做法或得失,提出完善我国银行牌照管理的思路,以期能发挥银行牌照在区分银行层次、促进银行市场定位、提升银行竞争力和整体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词:金融监管、市场准入、银行牌照、中小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目前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700多家城市信用社、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由此不少人认为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层次分明的银行业体系,并开始进入“日益激烈的充分竞争格局”;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中国银行业并非过度竞争,而是竞争不足。对此,笔者认为,市场中竞争者的数量与市场竞争是否充分并无直接关系。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尚未放开的前提下,相对固定的利率政策基本界定了商业银行的中介利差水平,银行只要能够获准进入市场,即能拥有行业垄断利润。而垄断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不足,并表现为银行数量众多,但同质性(homogeneous)极强。一方面在对大客户、优质客户的竞争上表现为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而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显得兴趣不足或是顾虑重重。例子之一是民生银行,该行可谓是我国真正意义上民营银行的典型代表,申请成立之时明确提出以服务民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市场定位,而这也成为当时的监管当局――人总行授予其银行牌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显然,实际运作的情况并非如此。例子之二是笔者曾对辖区的中资商业银行进行相关调查,亦发现大到国有银行,小到城市商业银行无一不将对大客户、垄断行业客户的竞争锁定为本行的主要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则说得多做得少。
由此看来,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银行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在现有市场机制下又无法通过银行自身得到解决。因此,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无法一步到位,且现有银行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银监会应力求在银行市场准入过程中促进上述结构性矛盾的解决。笔者以为,从建立分级银行牌照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现有银行市场准入规定,充分发挥银行牌照的调节功能,对于解决上述问题不失为一种思路。
二、中国在银行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银行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志通常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授予的相关许可证(licence),即银行牌照。监管当局授予银行牌照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的审批环节,既有实体也有程序方面的各项规定。一直以来,我国 课题组长:邢本秀(1963.-),男,江苏人,高级经济师,任职于厦门银监局;
课题执笔:陈惠玲(1975.-),女,福建人,厦门大学金融系博士生,供职于厦门银监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