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_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3)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2002年第2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15 - 带和亚热带,由于地表植被茂密,物种繁杂,自然景观属于多维高密型,人类在用舞蹈表现对景观的意象时就必然反映出景观的自然特色,那些普遍出现的快速的节奏,小幅度的动作,秀丽的姿态,频繁的变化等可以视为是一种人类对其所处环境的自然反射性思维行为。

在许多民间舞蹈动作中模拟动物的形象因生存地域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异。就我国而言,北方草原民族由于祖祖辈辈都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单调的游牧生活筑就了游牧民族粗犷豪放性格和剽悍健壮的体魄,由于频繁驰骋在马背上,决定了游牧民族珍爱马的品行和视雄鹰为高洁的象征。所以民间舞蹈中多模仿骏马和雄鹰等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表现它们的品行,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游牧民族的民间舞蹈多以颂扬天空、大山等广阔博大的内容为题材,所以表现出民间舞蹈风格上也像北方开阔的地域一样,因自由博大而朴素粗犷;南方民族生活的环境植被繁茂,动物繁多。秀丽的环境景观给予人们丰富的遐想,所以南方民族人群的民间舞蹈中多模拟孔雀、花鸟、鱼虫等小动物的习性姿态,具有极强表现力。同时民间舞蹈中歌颂溪流、自然等秀美的内容较多,体现在舞蹈风格中多为清新优雅之特征,所以南方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往往恰似自然一样秀美,犹如山风一般清新。

自然环境之水文的影响——从水域分布情况来看,河流中、下游及河口三角洲一带,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带,是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能力最强的地带。或者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最佳区域。这两类地区物质能量丰富,物种繁多,群落稳定,系统内生态平衡稳定性较强(循环力强,恢复性好),成为人类早期发达的优选地带。所以这些地区现在都已成为人类文化发达的地带,其舞蹈文化的发展也居于各民族舞蹈文化之前列。譬如: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是我国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人口稠密的地带,在这些地区,是我国汉族聚居地,其民间舞蹈文化也发展较早,尤其是汉族民间舞,在随农耕文化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渐渐丰富并且成熟起来。

如此可知,人类与自然环境有如是密切之关系。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性格和审美习惯而作用于舞蹈的风格,主要在舞蹈的动作、造型、流动、构图一些方面,并且这种影响显现出一定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定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舞蹈动态和身体构造。

由于这种各异的地理、生态条件等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差异性,人类不可能创造出统一模式的文化。舞蹈也一样,往往也是由于这些地理、生态条件的差异性,从而形成风格各异、色彩多样的不同舞蹈种类。并且有些在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于地域或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可能创造出不同类型的舞蹈文化形式。也许这里面会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相异的生成环境,所以其中的差异性往往会大于相似性。从上述可以看出,人类文化自其发生期开始即因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而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其后在不断演变中又受到人文因素的作用,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给人类文化,特别是像民族民间舞蹈这种类型的文化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向和基本色彩。而且越是在人类社会的童年,这种影响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辽阔的疆域,复杂的环境不仅提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可能而且也为文化的发达、交融、转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营造了恢弘的基础。

决定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性质的第二个因素是在地理环境之上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因为同为大陆型的文化环境,其经济和生产方式又随环境的条件而不同。相异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各自的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并由此产生了各自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好比

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_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