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不乏参与意识,关键在于引导,引导正确,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工作定能开展的轰轰烈烈,形成良性循环。让居民离开麻将桌走进体育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可低估。
3.3 确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体育锻炼各项制度
体育工作关系到居民健康,关系到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大局。村委会对此要长抓不懈,要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活动计划。在领导班子内,体育工作各项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分工明确。体育工作成绩的好坏,要和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相联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甚至追捧,这也是大家总是那么羡慕明星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励机制是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法宝。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体育明星,但对居民而言,体能达标不是什么难事,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的称号也比较容易获得。若村委会采取新举措,为村民建立体能档案,对村民的体能各项指标每年定期测查,记入档案,凡通过体育锻炼体能达标的,和通过锻炼取得进步的,颁发奖状并给予适量物质奖励。相信此举定能调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居民知道了锻炼的好处,锻炼就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需要长效机制,村委会领导不能对此忽冷忽热,要像抓其它工作一样长抓不懈。除建立居民体能档案之外还应定期举办居民运动会。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工作成绩考评时,要把体育列入考评范围。
3.4 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推进体育工作开展
优化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生态,培养强化居民体育意识是重头戏。村委会除做足做好此方面文章之外,还应充分整合其他方面可利用资源,推进社区体育工作快速、健康、全面开展。在资金方面,单纯依靠行政拨款显然是不够的,可适当考虑企业家的赞助,村民集资也是可行的选择。再不影响城市规划绿化的前提下,有些街角空地可以放置健身器材,开辟为健身场地。不常利用的会议室,大型会所,可放置乒乓球台和桌球台,供居民锻炼使用。
4 结论
城乡结合部处于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渡阶段,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改变,收入在参加,社区体育生态却在退化。居民缺乏体育参与意识,原有的健身场地和体育设施也随着居民房屋的大规模拆迁重建不复存在。基层领导部门对基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