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上层的各种要求,如果民众的要求与上级的要求不能统一的话,基层官员就像夹心饼干。
学生对大学里思想政治公共课的教材内容都非常熟悉。学生告诉我,当他拿到教材翻了翻,顿感失望,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他的东西。因为很多内容都是在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可以这样说,很少有学生是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进入思想政治公共课的教室的。在我的工作环境中,很多学生口口相传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他们被教师的口碑所吸引选择走进哪个教师的课堂。因而,那些善于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各种各样原因有个体魅力的教师,会成为激发学生上思想政治公共课的直接原因。
因而,对于从事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学的教师而言,必须建立起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很少有围绕知识框架与内容改革进行的探讨与争论。我一直认为,没有探讨与争论、没有反思,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就我个人任教的这门课程而言,有国内著名专家们每年一次的讨论与教材修改工作。今年开学,我又要通知所有教师重新领取教材,当我们聚在一起召开集体备课会的时候,找到新修订的内容,一页纸张而已,浪费整本教材,而且年年如此!
如何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日常思考与实践,这是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师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否则的话,思想政治公共课要塑造人的目标一定达不到。也正因为此,如何与学生一起来理解日常生活与解读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日常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与千差万别的,每个教师与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同,如何在公共课中既解读公共生活又兼顾经验差异,这是所有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师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这些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急需在思想政治公共课中建立起通识教育的核心内
容,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性别教育等专题需要纳入其中。然而,在思想政治公共课的培训会上,专家在台上大声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不是要进行公民教育,我们是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听到此话,我愕然,抬头一看,专家低着头在看稿,环顾四周,几百位教师神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