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小议许渊冲翻译理论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金良友
要]继严复、傅雷的翻译思想给中国译论界带来重大的发展之后,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则给中国传统译论带来了第二次
,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飞跃。他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
三美
竞赛论
[3]
挥译文语言的优势。”这是许渊冲首次提出发挥译文语言优
1.前言
许渊冲在中国译论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把自己。“美”是指“意的翻译经验总结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美、音美、形美”,提出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化”,即“等化,浅化,深化”,源于钱钟书的“化境说”;美”
“之”即“知之,好之,乐之”,源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艺术”即“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创”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文学翻译等于创作”;“优”即“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似”,即“意似、音似、形似”或“意似、形似、神似”;“竞赛”即“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1]
说2.“三美”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主要是针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而提出的。他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译诗“三美说”,认为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的基础是,即“意似、音似、形似”。“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三似”
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总的观点是:在“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更次之;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关于意美与意似的关系,许渊冲认为,意美指深层内容,意似指表层内容,所以译诗时只求意似是低标准,意美才是高标准。他还认为诗歌的音美和形美可能影响诗歌的意美,所以坚持以诗体译诗体。三美说提出后,受到译界好评。
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之一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许渊冲将其译为:
“注重修辞”的一种方法手段,取代势,此时,许渊冲将它作为
“雅”的提法。他认为,在忠实通顺的前提下,是否发挥了译文语言的优势是判断译文好坏的标准。
《译文能否胜过原文》中例举了大量唐诗1982年许渊冲在
英译的佳作,说明译文能够胜过原文。他在文末首次提出翻译《中国翻又可以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1999年和2000年,他在
译》先后发表《译学要敢为天下先》和《新世纪的新译论》,将上述思想作了概括,提出优势竞赛论,认为中西文学差距较大,各有优势,译文对等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翻译时要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甚至不妨和原作竞赛,看哪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对此,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反对和批评的态度,认为把两种规律不同的语言放到一起搞竞赛,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译者的审美判断到读者的审美期待来分析竞赛论和优势论的不恰当,认为竞赛论和优势论将会削弱和破坏原作的审美价值,剥夺读者追求异国情调的审美期待。他还认为,竞赛论和优势,变桥梁为跳板,与翻译活动的本质不相论变“译意”为“创意”符合,与文化交流的宗旨相抵触。本人认为,引起反对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一直强调忠实是译者的天职,不论,还是严复的“信、达、雅”,“忠实”是佛经翻译时的“案本而传”都被放在显著的核心地位,鲁迅甚至提出“宁信而不顺”。许渊,但说“求真”或“不逾矩”只是低冲虽一再强调“首先要忠实”标准,因此遭到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学者所反对。
(2)在于反对者对于对优势竞赛论的精神实质存在误解。许渊冲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英语精确,汉语精炼,英语长于分析,汉语长于描述。翻译时就要充分利用译入语的优势;发挥了译语优势的译文可能胜过原文。反对者认为,发挥译语优势等于说语言有优劣之分,等于说译语优于原语,这与事实不符,与逻辑不合。许渊冲认为翻译中存在均势和劣势。一般说来,原文多占优势,三种基本态势:优势、
很少占劣势,译文却一般占劣势。因此,译者要扭转劣势,争取均势,尽量发挥优势。这就要求译者发挥创造力,挖掘原作内容所有而形式所无的深层含义。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他的学说的具体运用:
毛泽东诗《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后面两句的许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II
Peaks
TurbulentseawithmonstrousBreakswhite
Orgallopingsteeds
Intheheatofthefight[2]
原诗为十六字组成,译文也由十六词组成,字数完全对“山”的外形,与原诗一致,与主等,而且整体外形呈现出汉字题相映成趣,使人身临其境。
将中文意美、音美、形美这三大特点用于翻译,特别是用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可以说是许渊冲的匠心独到之处。本人认为“三美”说更适合于诗歌翻译,尤其是浪漫主义的诗歌翻译。诗歌的再创造空间要大于其它文学形式。
MostChinesedaughtershavedesiretostrong
Tofacethepowderandnottopowdertheface.
这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个著名译例,也是颇具争议的译例:发对者认为译文主观创造性太强、不忠实原文。但是我们可以“红装”、“武装”是同源词语,此外,“红装”换个角度来看,原文
之“装”为名词性词语,有“衣服”之意;“武装”之“装”为动词性词语,有“装备”的意思。因此两词含有俏皮、诙谐的成分在里面。而译文中,face与powder成对出现,powder的意思也有变化;前一名词意为“火药”;后一个动词指“搽(下转第95页)
3.优势竞赛论
许渊冲早在1981年《翻译的标准》一文中提出要发挥译
文语言优势。他说:“翻译首先要忠实准确,主要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其次是要求通顺流畅,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用法;最后还要注重修辞,发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