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觉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感觉句。
感觉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人,再写‘感觉’(亦可是‘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既: 感觉句=人+感觉+印象
例1:他觉得很冷。
解释:感觉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感觉’、‘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例2:小明感觉很害怕。
例3:老师觉得一阵风吹来。
例4:我觉得他很坏。
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能不能写出三个来?
六)想行为——人想句。
想行为自然是用脑子这个器官做出来的。
把想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人想句。
为什么不叫‘想句’呢。因为思想这种行为,是人类独有的。
当然现在有人说别的什么也可以想了,现在还未有定论。
人想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冒号,再写想的内容。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写出想行为,是比较因难的,因为想行为太抽象了。为了帮助小朋友写出想行为,所以我们对想的内容做了规定。具体规定请大家看例1的解释。而且我们还要求,在记一件事时,一定要有一个人想句在里面。
例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想’,再写冒号,再写出想的内容(太渴了,我要喝水。)注意,想的内容一般分两句,第一句写做事的原因,第二句写做事的决定。
对于想的内容的规定,是为学生初学写作方便而设定的。因此对于初学者,我们要求他们一定要写想句的基本形式。待练的较熟了,再学习想的扩展式。
例2:我想:太远了,我要坐车去。
例3:小明想:那个人太凶,我不要和他玩。
各位是成年人,或者最小的也读初中了吧,就不需要遵守关于想的内容的规定,脑子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现在你在想什么呢?
4: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的意义:
伯儒行为对于我们理解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伯儒行为句对于我们表现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理解沈氏法的关键,是沈氏法的最基本的概念。沈氏法就是以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各位可能觉得,我讲的太细了,太琐碎了。我也承认有这个问题,但如果你所面对的是小学生,那就非这样做不可的。
来段连话吧:
简述:我看见显示屏上的提示,就写了几句话,传到屏上去了。
我看显示屏上写着: 现在你在想什么呢? (看见),想:想知道我想什么,好,我告诉你吧。(想)于是,我把双手放在键盘上(动作), 辟里啪啦 一阵响(听见),只见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行字 罗嗦!拿我们当小孩吗? (看见)我把手从键盘上收回来(动作),右手抓住鼠标(动作),‘啪’的一声(听见),一击左键(动作),看见…… 我写得有点粗糙,还可以写得更细一点,不过刚开始练习,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定这一段的目的,是说明‘我们做事,是用六种行为来做的。’
另外,连话不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