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被大力推广,逐步取代了传统教育模式,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如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变得更加复杂多变,难于把控。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珠三角地区具有万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院校,自2006年开始就积极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随着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校系两级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的重心、主体、职责也随之下移。
1、“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特点
2006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开始实施工学交替,因为效果较好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类专业全程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由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归纳为“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将三年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专业基础技能形成阶段、专业专项能力形成阶段和专业综合能力形成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形成阶段除了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以外,还专门设置了专业见习、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等实践环节;专业专项能力形成阶段将专业课学习与专项能力实训相结合,开展项目化教学或者理实一体化,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在企业开设设备管理、企业管理及与企业生产技术相关的特色课程,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专业综合能力形成阶段专业课学习仍然采用理实一体化或者项目化教学,并在最后一学期与企业合作,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开展订单培养。
“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都是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交替进行,并在理论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或者项目化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交替循环中螺旋式上升。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