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