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语文《孟子》二章教案
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得出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悟读课文,写作延伸。
1.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
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炼造就。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2.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同学们落笔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认识,用一些实例验证本文所说的观点,也可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3.请你写出一些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七、课堂小结。
1.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2自然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
2.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也是结论。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法和道理论证法。
八、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的观点、主张,并进一步熟背课文。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感悟。
3.课外阅读《孟子》的其他文章,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第二课时
(学习《鱼我所欲也》)
一、导入新课。
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我们领略了孟子文章语言的犀利,他的文章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事入手。他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此引出下面的论述: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参考:手指(弯曲)不如别人,便知道讨厌它,思想不如别人,却不知道讨厌它,这就是所谓的不明事理。)
善于运用比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字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