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练习题(选修部分人民版)
选修1 第3课 高效练习
1.十字路口的俄、中、日三国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 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新全球史》
(1)分别说明三国当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2)三国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
(3)哪些国家“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他们是如何限制改革范围的?
2. 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不同,但这些国家的有识志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对此有学者指出: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新的生产力的冲击无可抵挡,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生存。这样,在被征服地区,在那些有过高度文明的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就开始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越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臵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的也不同。在多数情况下,现代化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1)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理解三国改革“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而且“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 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