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案
认识多媒体
建德市李家初级中学 李正仙
【课题】认识多媒体
【授课者】建德市李家初级中学 李正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多媒体》的第一课,理论性较强,“多媒体技术”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作为本学期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生梳理建构多媒体知识,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为后续积累知识经验与操作技能。
【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整体的信息理论素养和操作水平有相应的进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基础各种多媒体素材,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和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多媒体的类型。
2.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归纳多媒体的含义和分析多媒体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媒体和多媒体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辩证地认识媒体和多媒体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区分各种媒体的类型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多媒体的含义,分析多媒体的特征
【教学法设计】
讲授法,提问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 网络教室
2. 教师事先准备好《我的素材包》供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3~4分钟)
教师:展示两张图片(周杰伦和邓丽君),提问:大家都认识这两位明星吗? 学生:认识,是周杰伦和邓丽君。
教师:对,大家知道周杰伦是21世纪华语乐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邓丽君被誉为20世纪最富代表性的国际歌星,但是很遗憾,1995年,因哮喘病发去世,享年42岁。如果让这两位不同年代,且生死相隔的音乐传奇人物站在舞台上一起演出,大家觉得可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案
能吗?(“我曾经幻想,如果我能穿越时空,回到三十年前,跟她合唱一首歌,那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
学生:不可能/可能。
教师:那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播放周杰伦演唱会和邓丽君隔空对唱的视频)。
看完之后同学们一定觉得非常诧异,有同学问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教师:这次跨越时空的演唱会中,邓丽君的影像是通过全息投影,也成为虚拟成像技术完成的,这主要得益于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合唱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这是世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创新成果,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一起来认识多媒体。
二、 新课讲授
1.什么是多媒体?(10)
教师:那么什么是多媒体呢?怎样的作品才是多媒体技术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事媒体。
媒体: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与图像等。
(信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处理的消息,情报和知识等内容。)
多媒体技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集成在同一交互式界面上,使其展示不同媒体形态。通俗的说:通过计算机处理之后的作品才能算是多媒体。
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像、文本、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的技术。
举例:
1) 报纸,书本能不能算多媒体作品?(不能)
2) 电子书本,数字报纸能不能算多媒体呢?(能)
3) 你的同桌在舞台上表演小品,班内同学把这个录制了下来,这个录像能不能算多媒体作品
呢?
4) 如果将这个录像作品通过电脑制作配上背景音乐,加上文字,那么这个视频是不是多媒体
作品呢?
2. 多媒体作品的特点(5)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多媒体作品的特点:
1) 包含了多种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集成性
2) 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之后——人机交互性
3.寻找我身边的多媒体(10)
教师:知道了什么是多媒体之后,我们来寻找身边的多媒体。若干年前,人们对多媒体技术还是一无所知,但是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1) 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同学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学生:观看PPT《小明的一天》。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案
教师:在《小明的一天》中,出现了哪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呢?
学生:手机闹铃,MP3,ATM机,QQ,游戏,
2) 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做一个游戏:分别观看一个文字卡片段和图片加声音的片段,在每个片段观看完毕后,记录下你记住了哪些出现过的物品名称。
字卡:10秒钟。(学生根据提示的文字记忆)
图片加声音:10秒钟。(学生根据提示的图像和声音记忆)
教师:后面的记得更多,为什么后面记得更多?
学生:因为图片加上声音更容易记忆。 …… 此处隐藏:14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