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青春期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进入青春发育期后,有些同学出现了诸多不适表现,比如,有的同学不习惯自己的身体急速地增高和性征的突然变化,害怕和腼腆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发育较晚,和别人不一样,产生忧虑、苦闷或者变得自卑、孤独;有些同学因性征的突变而产生惊慌、不知所措等。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中学生自身发展和年龄特征方面所出现的变化,使开展青春期性理教育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今的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和全新的知识层面。中学生,尤其是初级中学生正处在第一个发育高峰期,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成熟,这个时期中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所谓的“力毕多”的刺激下,向异性表现出了自己的向往。而且随着性功能的发育,性激素常会引起性冲动。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却使他们产生种种往常不曾有的情态和举动,例如对性器官充满好奇和神秘感,对异性的爱慕和相思,甚至于模仿一些出格的性爱动作。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和指点,青春期的躁动往往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轻则会形成不良习惯,有损身体健康,重则误入歧途,失足犯罪,酿成终生遗憾。这样明显而又能够避免的紧迫局面,由谁来疏导和指点呢?当然是被誉为“孩子的第二父母”的班主任老师来担当此任。因为他们最了解和体贴那些泥潭边沿旁的孩子们。另外生活老师和思想政治老师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也可以辅助班主任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完成对孩子青春期的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方面的误区和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强烈要求,促使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复杂的原因,青春期性卫生教育一直被视为禁区,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有些校长和教师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仍然缺少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对
原创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朋友向往异性,渴望了解性理知识,至今还固守某些封建残余思想,反对谈“性”;拒绝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家长在这方面的失职,致使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朋友对青春期性理知识一片空白和迷惘。而学校教育恰是青春期性理教育中最有权威,最重要的渠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敢宣传性理知识,惟恐引入歧途,甚至谈“性”色变。这样,便形成了一方不敢教授性理知识,另一方迫切需要探索这一空白领域。这样便形成了当今学校青春期性理教育方面事实上存在的尖锐矛盾。这不仅是当今亟需走出传统教育误区的需要,更是当今素质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青少年良好的个性的形成,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定义知道,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仅有强健的体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健全、完善的人格。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的教育,而事实上或多或少地偏废了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近几年,教育部为打破这一局面,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专门讲述健康心理品质,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因为中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阶段,如果避而不谈性理教育,把这一任务推向社会,势必造成失去最佳的教育时期,而这一时期正是学生迫切需要知晓的阶段,而又无从学起,从而出现了逆反和好奇心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给学生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性理知识,良莠不分,导致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形态中再度攀升。
那么,班主任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如何在上述紧迫形势下有效的进行青春期性理教育呢?
首先要敢于正视。也就是说,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要形成正确的青春期教育观。关于性理问题,要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不能避而不谈。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都十分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烦恼。那么怎样消除这些烦恼,树立自信呢?做为班主任,应当通过转变角色,换位思考,移情或谈心,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来有效的解决不良的性理问题,告诉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体态、容貌、生理机能等方面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然而这些生理上的特征是自己不能决定和控制的,能够做的就是学会以积极的心态
原创
接纳自己的形象。一个人的体貌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谈得上让别人喜欢呢?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应 …… 此处隐藏:14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