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 第四节 古典模型 第五节 凯恩斯模型 第六节 常规模型 第七节 对现实的分析
主要问题 1.为什么学习as-ad模型? 2.为什么ad曲线向下倾斜? 3.as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4.凯恩斯如何解释刚性的存在及其影响?
为什么学习AS-AD模型?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 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出水平和就 业水平就会提高
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要素市场均衡影响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 均衡,本章要要考虑要素市场均衡对宏 观经济均衡影响。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二、价格水平与总需求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AD——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 量。 在四部门条件下,通常有 AD函数被定义为:– AD=AE=C+I+G+ (X-M)–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Y=Y(P) –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 高水平的产出。KY/V=M/P,所以随着价格的提高 需求递减。
总需求函数: 价格水平与AE的关系P 利率 投资 AE (凯恩斯利率效应) P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AE (庇古的财富效应) P 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使进口增 加和出口下降 NX AE (蒙德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P 人们进入更高税率 货币收入 AE 上述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EE1 E2 AE2 AE1
P P1 P2AD
Y
Y1
Y2
Y
Ad曲线推导 m=ky-hi=M/P,当Ms不变,价格上升时,实 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左移。 在价格上涨时,企业投资中所有的投入和产出 的价格同比例上涨,不改变实际利率与投资预 期利润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位置不变。 均衡的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就得到总需求曲 线。
从is-lm模型推导rE2
LM2 LM1
E1IS
PP2 P1 Y2 Y1
Y
AD
Y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Y/ ⊿G=γ; γ= α/(1+k α b/h); ⊿Y/ ⊿(M/P)=b/h γ=β由此推论Y﹡= γ ā + β M/P。 总需求移动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 作用的结果。
财政政策与总需求rE1
LM1
IS1IS
P P1Y1 Y2
YAD1AD
Y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rE1 IS
LM1
P P1 Y1 Y2
Y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宏观生产函数 二、劳动力市场 三、as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只是给出了价格水平和以收入水平表达 的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并
不能决定整个社会的 价格水平和总产量。必须引入总供给曲线。 AS定义–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 总量。
一、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 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N 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Y=f(N,K),其中N—就业量,K—总资本存量 宏观生产函数也有长短期之分。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 是指劳动力市场充分调整,经济处于充分就业。
长期与短期 长期来看,技术水平、资本存量和人口共同决 定充分就业时唯一的产出水平,这一水平随着 资源积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而提升。 短期,由于劳动力市场价格粘性等原因,没有 实现充分就业,此时,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 上升。 假设总产出是就业人数的函数,短期总产出决 定于劳动力市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