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一4.两江新区战略目标
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到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超过1500亿;到2015年,超过3000亿;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聚集、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GDP达到6000亿元,工业销售值达到1万亿元,相当于10年再造一个重庆。
一5..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 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企。
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当前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主要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四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56条,具体内容如下。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主要阐述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客观依据(即: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包括:(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包括5—7条:(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包括8—11条:(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4.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12—17条:(12)改造提升制造业,(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4)加快发展服务业,(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17)发展海洋经济。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