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是看不见的,一个“潜”字,就注定它并非我们短浅的目光所能触及的。只有爆发时,我们才知道一座火山积蕴了多少力量。在山静默时,我们无权也无力去预言。
你曾说生活平淡如水,“创造”只能是别人的精彩。诚然,水是世上再平淡不过的物事,然而,它却创造了宇宙中最神奇的东西——生命。而在这所谓如水的生活里,每一日都有无数人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不仅仅是成功,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对平凡的冲击,对命运的挑战!创造出奇迹的人,或许也都曾如你一般垂头丧气,但他们释放了自己的潜力,才让生命由此灿烂!
莫说我是在安慰你吧,因为所有的一切,只能由你自己去感悟。创造与你的潜力之间有一个缝隙,惟有你的坚持与努力能穿越。做那一座活火山吧,在别人的品头论足中默默积蓄力量,有朝一日所以人都会为你的爆发惊叹!
记住,奇迹,是可以被你创造出来的,莫要虚度光阴。
你看,外面的阳光多么明媚。你微笑了,不是么?
[点评]“潜力与创造”,这是一个属于冷点(以往写与“潜力”的话题,经历与经验都太多了)与“热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绝对是当进的一个“热点”)焊接在了一起的话题;《莫等闲》,就是韩冰同学针对着这个话题在哈三中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考场中,从从容容写出来的优秀作文!全文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仿佛是在跟一个已经有点泄了气的孩子,或者是一个真的有点不自信了的同龄人唠嗑,唠得挺热乎,也很委婉,更亲切至极……于是评卷的老师的心中就有了一种极舒服的感觉在漫铺开来,不久,就沉浸在了在一种类乎微醉美妙之中。
想写好已经迫在眼前的高考考场作文吗?那好,认真地琢磨琢磨韩冰的这篇作文吧;“潦草”不得的,否则,你会有已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遗憾的!(孙长江)
[例文(3)
我能……
高三学生 李长宇
别人望而却步时,你站出来,说:“我有这个能力。”于是在十秒的风驰电掣后,亚洲飞人宣告诞生;当别人垂头丧气时,你高呼:“我能!”在激烈的乒乒乓乓中,国球的风采震撼世界;当别人让你歇歇脚时,你笑着说:“我还行!”,于是在点、线、面间,欧拉公式为我们诠释了数学的美。你们用创造力激发潜力,又用潜力回应创造,向我们阐述了这一无上真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发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开始人们往往豪情万丈,却在后来被挫折折磨得毫无脾气。于是,我们有了“白首为功名”的遗恨千秋;有了“兵败滑铁卢”的折戟沉沙;有了“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万代感慨;有了“也罢,归去”的怅然若失。于是有人叹息,有人抱怨,有人甚至自怨自艾。可是朋友,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你可曾想过:你是否真的尝试了一切方法?你真的把潜力全部开掘出了么?
不!没有人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潜能、多少本事、多大能耐,也没人知道这些潜力会转化为多么伟大的创造力。我们好比一盆马上沸腾的水、即将爆发的火山,抑或是将要出土的苗,只要我们再加一把火,加一把力,或再“挣扎”一下。因此,智者从不说“不能”,只会努力激发自己的潜力,让它转化为创造力。名垂青史,“君子之肩,背负青天”!——坚持者,创造的开始。
这个原则,张伯苓秉持。在那西风劲吹的年代,他激起了国人的潜力。南开风雨,如烟如絮,弹指翩翩去,回荡的是长老的铿锵:“中国不亡有我在!”——激发潜能,伟大的灵魂。
这个信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拥有。在百花争鸣的表演艺术中,独出心裁的走出了体验派的道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造力,铸就不朽的事业!
朋友,如果你还在抱怨上苍,或者自怨自艾,停止吧,让我们正视问题。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我们曾一度与成功如此接近——只需要我们再开掘出一个潜能点。只要激发它,你就会收获“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幸福;只要开掘它,就会看见“处处春风枳壳花”的绚烂;只要拥有它,就会独占“领异标新二月花”的风骚!
相信自己,激发潜力,让它转化为创造力。我能,无限可能。
[点评]一篇写于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考场上的优秀作文!当李长宇在事后的作文讲评课上,宣读他的这篇作文时,我们——当然也包括我,都享受到了真正被震撼的愉悦。大气,大气得甚至都有点“霸气”了——其实应该叫豪气,这是在高考考场中最需要的一种气度;渊博,对一个高中生,真不该用这样的词